“外使黃奕參見陛下!”
英武殿內,燈火通透。
財富到了皇家一級都是一樣的,宮殿內外,裝飾擺件並沒有差別,大方向還是按照營造書中記載的格調來,只為突出皇權的特殊性。
“黃大人!”
側身坐在窗前,正德帝合上手中的奏章,“某種意義上,朕當稱你一聲師兄!”
“不敢!”
黃奕連忙推諉,開什麼玩笑,這種關係是他能主動上套。
“敢與不敢,都不會影響事實,朕沒時間和你磨蹭,朕現在只想知道……”正德帝指向黃奕,“此行到底是誰在後面推動?此人朕是否知曉?”
武朝此番行事太古怪。
他怎麼一個瘋痞人設的帝王,都不敢推動武朝和明朝的結盟。
作為北境大國的武朝,除了對外侵略外,都是自己過自己的過,頗有一種你不搭理我,我也懶得巴結你傲氣。
就算是四十年前那場圍毆,在最終結果出現錢,武朝至始至終都沒有主動派人說和。
這使得武朝在一年死了不少人,一代青壯盡數折損其中,換了他國不說早投了吧,那也必然是各地求和。
眼下半點徵兆,武朝自己走了出去,且拿出濟州島,反差之大一時間著實令人難以接受。
沒有兩淮叛亂,就衝武朝的主動,及濟州島的利益,此事也就拖上一陣。
不為別的,只因有利可圖!
大明獨佔海上貿易,利益驚人,但終受限於轉化。
轉化不足,潑天的財富也難以轉化為物力和財力,畢竟大明總不能拿著香料,蔗糖,玻璃,寶石,去填飽百姓的肚子,驅動大軍對外開戰,對內防守吧?
能的話,兩淮別說旱兩年,旱了十年都沒問題啊!
相較於更需要財富的武朝,明朝則需要市場,哪怕沒有現銀現銅流入,只要能將倉庫裡的東西化作肉食,皮革,木材都比現在的情況更好。
宋人不給機會,荊州楚國面臨的情況與明朝相似,剩下能選的武朝和草原。
黃奕搖頭輕笑,“此事,還請聖君莫要為難我了!”
方程是他能漏的?
漏了,此行功勞再大,在女帝心中也將大打折扣。
按照規矩,他應得賞賜嘉獎不會少一分,可沒事誰去願意去得罪女帝,一位明顯將長期把持武朝帝位十數年,乃是數十年的君王?
聞言,正德帝笑道,“看來還真是有怎麼一個人啊!”
武朝能轉變早就轉變了,不會等到如今,女帝登基四載未變,早期還可以理解為維穩,可進士科舉改了,允許女子成為進士,武朝對外策略都沒變,這很好的說明當代女帝很好延續的武朝過去的傳統。
延續傳統,對於各國是好事也是壞事。
好在武朝短期內不會出大問題,各國不需要擔心九州的北方屏障出事,能不面對草原異族,誰都不想當那個鐵頭娃。
壞在九州,佔下青州,冀州,幷州三州的武朝,繼續成為了九州大市場的空白,不需擔心武朝動武,同時各國也別想著從武朝身上賺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