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轉軍功!
在武朝也被稱之為翻身之功。
平民斬獲,有田的免去十年田賦,沒田的少田,直接下發三十畝永業田。
府兵斬得,年少者入學,年長者化為胥吏,自身不作死可得三代安康。
至於正兵,力士進校尉,校尉賞官,從此改變軍中生涯。
“倭人,倭寇是不同的!”
軍功相關的內容,方程純純就一小學生,身子暖過來的李延庭將話接了過來,扮演好了旁白組的功能。
“倭人和倭寇,都來自小九州,但區別很大,最小的區別也相當於平民與武家!”
“直白了說,冬季爆發在青,徐兩地的倭寇之亂,人數多,頻率高,範圍廣,可其源頭不過是南九州活下去的農夫,流民,為了逃亡這些人準備時間可能長達數年之久,耗費所有的家底,但說實話,這群人逃出來後全看運氣!”
“倭寇,則由倭人中的流亡武士組成,多來自北九州,那些人從小經歷訓練,善於十人以下合擊戰法,因戰爭而流亡,但不管團體大小,倭寇的組織架構非常明確,而且懂計謀,平日多躲藏與海上島嶼,受僱與海盜,地方士族,一般不鬧事,鬧事就是大事!”
李延庭換了一口氣,“當然,這些流亡武士也都是精明人,知道自身情況是越打越少,所以會吸收逃亡的倭人,怎麼吸收,活下來的吸收,死的不要,同時淘汰倭人中的婦孺!”
為了生存,在魔怔的事都有可能爆發,血腥的選拔制度原始了一點,卻符合倭寇的邏輯。
方程點了點頭,“倭人的事,我沒興趣,繼續第三個可能!”
“第三個可能?”李延庭嘴角微抽,“先生,你不會猜不出嗎?”
方程眨了眨眼,“徐州大亂?”
李延庭點了點頭。
徐州大亂!
武,宋,明三朝老百姓談論最大的樂子,自百年前徐分三家,這種真實存在的威脅便一直影響著徐州百姓,任何風吹草動都會引來一片亂子,可隨著時間一點點流逝,威脅一直不降臨,自然效力也就越來越弱。
軍方該摩擦摩擦,民間該交流交流,幾個靠得近卻不屬於同一個皇朝的村子照舊走動,男女照常婚配,也就沒那麼怕了。
民間緩和了,三國之間的鬥爭也跟著緩和,不緩和不行,肆意屠戮平民,屠的還是漢人,傳出去你怎麼交代?
故而戰爭模式也從無所不用其極,轉變成秦漢之時的禮儀之戰,不是說不打,只是規則多了一點,免戰牌,站前鬥將等一眾早被淘汰的套路逐漸成了主流。
都這樣,徐州大亂本不是樂子,也成了樂子。
“三個說法都有市場,不過活人的世界,最大意外就是意外本身,我個人反倒認為兩淮暴亂的可能性最大,我們做個假設,兩淮暴亂,最大的利益方將是誰?”
玩笑歸玩笑,八百里加急不給你開玩笑!
這玩笑開了,不知道多少人因此頭落?
“這還用說,除了宋人還要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