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確,時進九月,明朝就算想幫場子,他又能幫多少?
牽制宋軍,這不是牽著嗎?
對面的小嶽率領的岳家軍難道還敢跑去河東?
他們敢跑,哪怕馬上入冬,明軍必然會直接挺進茺州,將戰火徹底燃遍茺州。
打?
不可能打的,沒這個準備,也沒這心力。
對峙十月,死傷暫時不說,人心早就累了,再精銳的部隊也經不起長達十月的戰爭壓力,算算時間也是到了輪換的時候。
“直接說上策!”
“上策很簡單,物資北上,將我們目前不需要用火藥,傷藥,皮甲,統統送給武朝駐守在清河,魏郡的部隊!”
“武朝不是不能打,主要缺的是物資,而是執行持久戰的能力,透過我們多年的觀察,以及就近武朝格局的變化,武朝面對此戰多半會執行古老速勝模式!”
劉濤侃侃而談,卻引來數人皺眉。
“等等,你覺得武朝會執行速勝戰略?理由呢?”一位將領打斷了劉濤的話語。
不是不相信劉濤,而是不相信武朝敢怎麼玩。
追求速勝的武朝是無敵,可取勝之後,對等反噬就會降臨,那種代價別說武朝了,就算是明朝也扛不住。
“很簡單,武朝要發展,他們要革新,我想近一年來武朝變化,大家都已經看到,就算沒看到,也應該聽到家中管事的彙報,很難想象,在兩線作戰的關口,武朝境內的建設不僅在持續,還在不斷擴張,彷彿戰事根本不存在!”
“想過為什麼嗎?”
劉濤敲了敲桌面,“原因很簡單,這一代的武朝上位者的目光不在侷限與一時一事,而是開始佈局長遠,謀劃未來,並且上下很好的形成了共識,這種環境對於任何一皇朝都是可求而不可遇的良機,錯過了事可以重來,但散掉的人心難以重聚,這一點就像我們當年開海的時候一樣!”
“目標明確,一切擋在前進道路上都會被踢掉,弄死!”
“就像當年我們和楚國開戰一樣!”
開埠下海,是九州千百年大變局,從一開始的反對,到中期的全部參與,再到後期人人下海,過程中明朝受到諸多挑戰,可在開海節奏面前,面對一切挑戰,明朝上下無不爆發出驚天的韌性。
為了未來,為什麼子孫後代,為了美好的生活?
窮兵黷武,北戰徐州,南征交趾,西拒楚國,打得家家掛白,打得街街燒黃紙也在所不惜。
那三十年,是明朝立國以來,戰爭最多,戰事最慘烈的時間,可也正是那三十年,才換來如今強盛的明朝。
“你的意思是,武朝找到了自己的路!”
回憶那段歷史,英國公自然明白,明人付出了什麼,對等當武人找到機會的時候,又會做出什麼樣的選擇。
“你們和我不一樣,你們要面對宋人,而我只需要接待武人,我清楚的感受這十月來武人的變化,尤其是精氣神方面,結合錦衣衛彙報,這一年來武朝各地都有變化,一切都開始向好,甚至向來吝嗇錢糧的武朝戶部,今年來已經連續兩次加賞,這都是過去沒有的!”劉濤解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