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好!”
女帝一手將奏本合上,舉目看向夏老頭,“將訊息傳下去,事後一併記功!”
自從開戰以來,女帝就沒離開過案牘司。
正月之後,案牘司全力開動,尋常政務下放六部,武朝近乎七成的力量全部灌入南北兩線。
八個月來,對於財力,物理各方面儲備薄弱的武朝而言,太難了,真的太難了……
夏老頭笑了笑,“此勝,頭功在年潤,此功在藍迪,而提出方略的方程則可位屬前十,我覺得完全可以增補進士名額!”
進士出身,是各國出仕做官的優良線,似宋朝進士出生可免死,明朝進士及第方可跨過五品,唯翰林院進士方可進入內閣。
武朝文官官場,也有對應的要求,但別忘了武朝以軍功為基,軍功方是一切。
宋朝的文官做到極致,可直接授予至高的軍職,爵位。
同樣的在武朝,軍功達到標準,亦可直接授予將領文位,大學士等稱號。
看似反著來,但武朝的文位水分並不大,只是宋明務虛,武朝務實罷了,武朝進士的水準還是在六大皇朝中的及格線上,與遼國那種自欺欺人,用於安分世侯,士族的文位完全不同。
“可以,一榜略高,三榜略低,朕覺得二榜最佳!”
進士三榜,各國皆如此,不同在於武朝,宋朝不限制於一考定終生的說法,已經取得進士出身的官員,若是不滿意排名,可反覆考的,不斷重新整理自身的名次。
接次先給方程弄個二榜,以後無論方程如何想,會不會參考,都有個基礎,令其實授文官官職,已解如今民不民,軍不軍,官不官,爵不爵的尷尬局面。
聞言,夏老頭點了點頭,“可以,帶女真遞交降書之後,成功輪賞之際,一切的功勞也可先結算一下,暫先領個庶長的爵位!”
軍功制,自配一套完整的軍功爵位。
武朝的爵位,以秦漢的軍功爵位為基,糅合了九州現行的五等勳爵,撇棄了五爵中的子爵,男爵,自上而下分為十一級。
一級公士,九年從軍退伍,或擁有實戰軍功便可的獲得,賦見官不拜,永業免稅的特權。
二級上造,二轉實戰軍功可授,賦永業田三十畝,永業傳承三代的特權。
眾所周知,武朝下賞的永業田是免稅,平民從軍退伍之時只要得了上造的軍功爵位,自身不僅無憂,三代也可享福,只要家族別遇到大的風波,捲入一些不好的事端中,完全可以化為武家,自此徹底改變門第,這也是絕大多數府兵夢寐以求的結果。
上造之後三級公乘,四級庶長,五級更長,六級大上造,雖不為勳爵,但能獲得此四等軍功爵位的,無不是武朝軍中的中流砥柱,自身不死便可令家族興旺數十年,死後也可庇護家族多代。
此後就是伯,侯,公,王四級,縱不得世襲,亦逃不過三代而斬的命運,可勳爵終究是爵位,意義非凡。
“庶長,略高!”
庶長,細分之下還有左右分化,待遇對等,差的只是軍功,可庶長在地方上已經是非常了不得軍功爵位裡,可入縣衙為縣尉,軍中任千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