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百四十六章 歷史的真相

“可鵝嶺的人文歷史也很長吧那裡不是還有一座南宋的城隍廟嗎”

“那座廟不是南宋的,而是明初的。”楊副主任笑著搖搖頭說道:“當年蒙軍兵分三路入侵南宋,但是沒有一路經過咱們這裡。”

“我看那本野史上寫的有鼻子有眼呀,南宋時期鵝關抗拒元軍長達十年之久,如果沒有發生過這樣的事,怎麼可能描述的這麼生動呢”宋小青也不死心的問道。

“那可能是假借襄陽的事吧,古人演繹了一下搬到鵝關,也不是沒可能,”楊副主任不厭其煩的笑著解釋道:“明初時朱棣坐鎮北京,天子守國門,所以據離塞外附近大大小小上千座關隘都非常受重視,鵝關也曾經派遣了一支守軍,而且,帶兵的將軍恰恰姓潘。”

聽著楊副主任講述真正的史實,把很多過去解釋不通的地方漸漸融會貫通,寧向東越來越相信這才是歷史的真相。

“那鵝關村裡的人都認為潘郎是自己的祖先”

“哈哈守將姓潘,怎麼可能會延伸出這麼多其他姓氏,”楊副主任啞然失笑:“潘姓守將後來調任別處了,城關裡留下的都是曾經跟隨他的將佐後人,一代一代傳承了下來。”

“那怎麼不直接說成是自己家的廟堂,而是叫做城隍廟”

“這個就無從考證了,但是據我們推斷,這座廟是潘守將的屬下建造的,”楊副主任說道:“古代的城隍廟不一定都是城隍判官遊神這些,有時候一些人生前曾經為當地做過貢獻,身故後,老百姓也會自發修建廟宇供奉,這樣的廟也可以叫做城隍廟。”

“這麼說,鵝關村沒有什麼文物價值,只是一個普通山村了”

“文物價值當然有超過百年的東西就具有文物價值了,更何況那座廟是明朝的建築,之所以目前沒有采取保護措施,一來是資金問題,二來,那座建築只具有普遍性,不具有代表性,你們也知道,我們國家歷史太悠久了,類似這樣普遍性的古建築浩若煙海,保護工作只能一步步來做。”

寧向東聽了點點頭,說道:“沒錯,其實如果依靠民間力量,自發保護有價值的文物古蹟,遠勝過原地等靠要”

“說得好”楊副主任讚許的看著寧向東:“想不到你這個小同志的覺悟這麼高”

寧向東謙虛的笑笑,趁熱打鐵道:“謝謝楊副主任這麼耐心的解答,這些圖紙我能帶回去,借閱幾天嗎”

寧向東的想法是拿回去讓老媽去設計院復刻一份,因為這麼一捆圖紙,如果都拿給趙寶庫影印的話成本太高不說,一般影印機的稿臺也沒有這麼大。

“送給你都可以,對我們來說,這些圖紙已經沒有價值了。”楊副主任對寧向東剛剛的表態印象頗好,此刻聽他說想借閱圖紙,索性慷慨饋贈了。

至此,鵝關村所有厚重的歷史演繹全部真相大白。

“失望嗎”從文物局出來後,宋小青問道。

“當然沒有,這些就是收穫啊”寧向東舉了舉懷裡的圖紙:“你不是前段日子打聽過了,同樣的圖紙,在地質勘探院報價六萬塊錢吶。”

“那有什麼意義,我更希望看到鵝關的傳奇歷史。”宋小青失落的說道。

“歷史是人創造的現在這樣更好,就由我們來創造。”

宋小青就喜歡看寧向東大言不慚的樣子,笑著說道:“要是由你來,就不是創造,是編造。”

“只是編,沒有造,歷史是人民書寫的,我就是人民之一呀”

“好啊,那我就等著看看鵝關的當代傳奇。”宋小青雙眸閃亮,看著眼前的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