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裡啊,如果沒有您支援,我連想都不敢想。”寧向東道。
“那我還有個要求,不代表政府,只是我個饒建議,你想聽聽嗎?”祝長明話裡有話,看著他道。
“您!”寧向東被他嚴肅的神情弄得有點緊張。
“你當年從鵝關收走一批古傢俱,開發古村落的時候,能不能把這些傢俱完璧歸趙,重新擺放回去,這樣對還原古代遺址風貌將起到重要意義,”祝長明緩緩道:“當然我們不會白白讓你受損失,可以考慮等值補償。”
完,祝長明再不看寧向東,,在重要節點的選擇面前,他更願意留出空間,讓這個老領導身邊的朋友好好考慮一下。
“祝書記,我如果一分錢都不要呢?”寧向東並沒有絲毫猶豫,很快問道。
“哦?那你不是太虧了嗎?”祝長明詫異的看著他。
“當然我還有其他的條件,作為等價交換,不會吃虧的。”寧向東笑了笑。
“當然可以,在商言商嘛,你的要求。”
“這些傢俱我可以一分錢都不要,不過我要鵝關村五十年的開發使用權。”
“你的野心很大啊!”祝長明笑起來:“看來你是打算孤注一擲了?”
“不是您的嘛,我要創造奇蹟。”
“好吧,我答應你!”祝長明心情大好,點頭應道。
鵝嶺作為旅遊大開發專案,市政府心裡也沒有底,寧向東這麼做,也是堵上了自己一輩子的運氣。
不過那批明作傢俱,留在自己手裡已經日益感到棘手。
賣掉是絕不可能賣掉的,不單單是它們具有的文物價值而是因為這批傢俱所具有的意義。
市裡出面收歸國有,自己獲得鵝關村的開發使用權,看上去不如一賣了之來的痛快,獲利也不如一賣了之賺得多,但卻能踏踏實實睡的著覺,踏踏實實吃的飽飯。
不過這件事操作起來還需要一個人,就是同樣為這批傢俱傾盡心血的耕夫大師,寧向東登門找他的時候,大師激動的差點熱淚盈眶,有生之年能夠親眼看到國寶迴歸國庫,沒有比這更有令他激動的了。
“你是怎麼想通的?”耕夫平復心情後問道。
幾年前他就動了服寧向東的念頭,可始終張不開口,畢竟當年為了鵝關村的發展,在沒有任何外援的情況下,人家可是費盡了心力。
“也沒什麼,這些傢俱全都搬回鵝關村,我可以看著,比現在的狀況還好啊。”寧向東輕描淡寫道,對於耕夫,就沒必要談更多的遠景設想了。
“那古村落開發,你有什麼計劃?”
“就是沒有啊,所以才想請您來做專案指導的。”
耕夫眼睛轉了轉:“只是指導指導?”
“那肯定不行啊,古建築隊的施工人員也得您出馬聯絡呀。”寧向東滿臉賠笑道。
“我就知道你上門沒那麼簡單,要光是傢俱的事,電話裡不就得了!”耕夫嘿嘿一笑道:“修復古建築的施工隊得有資質才行,還得去省博。”
第二,耕夫就帶著他去省博找館長聯絡一應事宜。
寧向東的傢俱這些年一直在文苑巷展廳裡展覽,館長已經接到通知,知道政府接收了這批傢俱,同時在鵝關村原址上修建了古村落博物館來陳列,他自然是雙手贊成,不過現在已經秋,山裡日漸寒冷,不是動土的時候了。再連日的陰雨,山裡溼氣太重,更不適宜抹灰漿這些活計。
由於有政府主導,雙方很快談妥,把擬定好的計劃書各自留存一份,寧向東先送耕夫回家,在路上耕夫又反覆叮囑,明年破土動工務必帶他一起去,寧向東明白他想親眼看著鵝關村一步步改造完成,便滿口答應了下來。
回自己家的路上,他接到宋青的電話,這兩總是下雨,電視臺的宣傳節目打算推後再做,先回去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