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靖這個人,其實很像勾踐。
他沉得住氣,如果說陸靖的父親是敢作敢為,那陸靖的特點就是從來不輕易出兵,他喜歡找別人的空子,因此,基本上陸靖一般不會打敗仗,就算是打不贏,他也要打平手。
其實,之前子陽和陸靖的聯盟,是陸靖促成的,當時子陽困頓非常,是弱者,而說了算的,是陸靖。
在白砂勸他之前,他就已經有了主張。
只是,這件事情,絕不能由他提出來,於是,陸靖主張了很多次會議,那個時候,很多人都勸投降,開了一次又一次,都是讓投降。
直到白砂來了,勸陸靖和子陽聯盟,陸靖便是同意了。
因為,他早就想這麼做了。
雖然他是領袖,但是,吩咐下去的事情要將領心甘情願地做,才好。
他不怕意見多,他喜歡大家發表自己的意見,在大是大非面前,每個人都發表了自己的意見,他就對這些人心裡有數了。
他也不怕時間長,沉得住氣,因此,在胡昀和子陽稱帝的時候,他都不為所動。
因為,他知道以他現在的實力,他需要韜光養晦、發展實力,然後,再等待時機。
不過,當時胡國對他們虎視眈眈,子國也是不懷好意,光是沉得住氣還不行。
除了沉得住氣,陸靖還變得了臉。
他和子陽曾經是盟軍,親密無間,還把妹妹嫁給了子陽,不過,即便是這樣,妹妹嫁過去沒多久陸靖就去打子陽了。
他曾跟胡嵐翻臉,還說此生與胡嵐勢不兩立,但是後來又重新通姻了。
胡嵐來勢洶洶進攻的時候,他抵抗,胡嵐攻勢銳減,他投降。
楊刀在進城聲名大噪的時候,他去偷襲了楊刀。
在子陽兵敗時,他派了使節去求和。
沒有人知道陸靖到底是什麼想法,他所有的舉動,都讓人意想不到,這樣,便弄得胡國和子國都是暈頭轉向,根本不知道陸靖要做什麼。
政治中,存在三個角色,敵,我,友。
胡國是敵,子國是友,但胡國這個敵,往往是得罪不起的,子陽這個友,又常常都是靠不住的。
於是,在這樣的情況下,陸靖便是審時度勢,看哪家勢力更大,胡嵐勢力打大起來了,子陽撐不住了,陸靖就趕緊聯合子陽。
子陽拿下海城、豐州之後,陸靖看著子陽的勢力逐漸擴張,便又開始聯合胡嵐。
陸靖也彎得下腰,向胡國俯首稱臣。
在這個時候,他手下其實很多人都不同意他的舉動,因為覺得他的這種行為乃是失節。
其實,這是書呆子話了。
有人說取義不辱是匹夫都能做到的事情,比如伯夷叔齊,便是有骨氣的人,魯仲連義不帝秦,也是有骨氣。
說這個話,就是不懂政治了。
作為個人,完全可以學習伯夷叔齊魯仲連,受世人崇敬。
但是作為一個領袖,要思考的,便是天下大事,要想長遠利益,諸如明竹,陸靖,都是這樣的人。
所謂審時度勢、因時制宜、深謀遠慮,要考慮國家的長遠利益,不要為一時一刻的面子,犧牲了大局。
匹夫之憤,是不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