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魔、攻貧魔、反盜版、支援正版閱讀。
醫療科研團隊在江寧奮鬥將近三個月的時間,即將離開江寧、離開醫院,他們沒有不捨,只有一種成就感和幸福感。
團隊將利用剩餘的三天時間開展在科研資料上的完善收集工作。
按照分工,露露要根據團隊羅列的研究內容,在每個步驟後面要詳細註明技術難點、實現手段、所需儀器裝置,便於今後盤點歸納。
回北京後,科研團隊將根據縝密細緻的臨床實驗設計和記錄進行最後的科研攻關。
黃老之所以挑選露露從事這項基礎資料的收集完善工作,主要是在黃老專家眼裡,露露是國家專門培養的臨床醫學研究的後備力量,要給她的肩上壓擔子。
更重要的是,露露還有個鮮明特點,那就是學習力極強、執行力極好、敢啃“硬骨頭”,遇到學術難題,有種咬定青山不放鬆的韌勁和鑽勁兒。
在這次病毒疫情暴發之時,這些在抗疫一線的專家們,發現一個共同現象。
發病第二週是病毒病情進展的關鍵期,第二週加重的因素是因為發現“細胞因子風暴”的關鍵發病機制,出現多器官衰竭而成為危重症。
在這次抗擊疫情治療中,抗病毒治療、抗休克治療、抗低氧血癥和多器官功能衰竭、抗繼發感染、維持水電解質酸鹼平衡和微生態平衡的“四抗二平衡”救治策略、人工肝、微生態、幹細胞等新技術應用於救治,效果明顯。
謝敏等人要根據這些臨床救治進行分析總結歸納,並將在救治過程中“插管組”“護心組”“護腎組”“護肝組”“營養組”“精神心理組”“中醫組”“康復組”等八個小組的資料收集齊全,回到北京後繼續研究。
為了研究病毒患者痊癒後康復課題,露露還陪同黃老專家到定點醫院一位特定患者病床前收集臨床資料。
這是一位62歲的姜大媽,是科研團隊的幹細胞用於治療病毒肺炎治癒患者康復研究的志願者。
姜大媽的輸液架上多了一個棕色的袋子,裡面的幹細胞將透過血管抵達到患處,這個手段也是目前修復因病毒造成的肺部損傷的重要嘗試。
黃老專家等人圍著姜大媽病床前,觀察治療效果,在離開前,黃老專家給醫院負責配合科研的主治醫生叮囑了一些細節,才跟露露走出病房。
露露在離開病房前,回頭看了性格開朗的姜大媽一眼,瞬間淚目。
從姜大媽的眼神中,露露讀出了一位治癒患者對健康的渴望、對他們這些科研者的期望。
這項從嘗試康復者血漿療法,到接受幹細胞治療,需要醫患之間的相互信任、相互鼓勵、相互配合,自始至終,這位姜大媽用實際行動積極配合著醫療科研團隊。
用姜大媽的話來說,她知道有風險,但是如今做什麼事都會有風險,她願意承擔這種風險。
姜大媽覺得她不僅僅是為了自己更好得活下去,她希望這種治療方法獲得成功後,讓江寧更多治癒的病毒患者使他們受損的肺部儘快得到康復。
這是一種大愛,人間大愛,經歷生死線後感悟出來的大愛。
回到酒店後,露露並沒有急著回客房。
她坐在涼亭裡,欣賞著江寧的晚霞,依舊燦爛奪目,少了些白天的車水馬龍和熙熙攘攘的熱鬧景象,多了份靜謐清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