淼淼帶著家人在房車安頓下來。
雖說是個房車,活動領域倒也寬敞。
一日三餐在淼淼的宿舍解決。
房車外就是寬闊的空地,朝東北方向走上三五百米就是次生林保護區。
西北方向是村民的田地,村民去自家田地都走村西頭的那條柏油路。
房車停在這裡最適宜,很少有人經過這裡。
在這裡居住安靜又不失煙火氣。
即解決一家人住宿難題,又能欣賞次生林的美景。
可以說是一舉兩得。
淼淼媽把全身心的精力都放在多多身上,整個人鮮活靈動起來。
露露不再義診,每天在房車翻閱著自己的醫療書籍,同時做做瑜伽,保持身材不變形。
自從老婆孩子跟老媽住在皮牙子村。
淼淼沒了後顧之憂,他的心徹底安定下來。
他每天都是哼著小曲穿到北牆的小門來村委會上班。
為各族村民排憂解難是工作組的宗旨。
除了處理日常業務外,淼淼跟他的組員們仍然堅持每天走訪入戶。
深入各族村民家,走訪登記生產生活情況、排查風險隱患、調解鄰里糾紛、化解信訪矛盾、收集各類資訊、瞭解社情民意、落實疫情防控措施等工作。
“鄉村振興工作組”真正成為村委會和各族村民之間的聯絡紐帶。
馬嘎娃家的院子裡,擺著一口大鍋。
鍋裡放著豆粕、玉米麵、玉米芯粉、麥麩、專用飼料等飼料。
淼淼拿著木棒邊拌勻邊讓馬嘎娃朝鍋裡放水。
這一鍋半溼不幹的飼料是馬嘎娃家40多隻羊的晚餐。
淼淼做著馬嘎娃的思想工作,“馬嘎娃,想通沒?讓嫂子到生態農家樂當面食大廚,嫂子做的油塔子、油條、花捲可是咱皮牙子鄉一絕呀,每個月3500元的工資,還是保底工資,效益好了還提成,多好的事呀?”
馬嘎娃見“第一書記”親自上門邀請媳婦當面點師傅,不由得意地端起架子來。
他斜楞著眼反問:“她去農家樂當大廚了,那我家沒大廚了啥,誰伺候我吃飯撒?”
淼淼笑道:“你家現在就兩口子,嫂子去打工了,你自己做飯吃撒,現在哪個男人不會做飯?你自己看,馬大廚、老楊頭、加如拉、蘇狐狸,哪一個不會做飯?!就連傑克書記老婆出門不在家,不都是自己做飯撒,也沒看見哪個男人不會做飯餓死了,再說了,不會做,可以學嘛,做飯又不難。你好好想想,一個月保底工資3500元,還包吃包住,3500元是淨落下的,一年四萬多元進賬,多美的事啥!”
馬嘎娃擺出一副不情願的模樣,故意為難地回答:“你讓我再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