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榮森所在的上海浦東區某單位,給結對子縣寧南縣捐助裸重唇魚苗3萬尾、斑重唇魚苗2萬尾,共計25萬元魚苗全部投入寧西河內。
意氣風發的榮森雙手叉腰站在河畔望著滾滾西去的河水。
淼淼跟榮森打趣道:“哥,明年解漁期後,咱倆來這裡釣魚吧?”
榮森右手輕拍下淼淼的肩膀,“就知道吃,這魚苗才放流,你就想到明年吃魚了。走,回你家去。”
“民以食為天嘛?!吃飯是世間的頭等大事啊!”淼淼跟榮森說笑著上了冷鏈車。
在朝寧西市趕的途中,榮森返回援疆辦的宿舍樓拿了些資料。
5年的脫貧攻堅大考將至,寧南縣分管皮牙子鄉的縣級領導榮森越發地忙碌起來。
回到寧西市淼淼的別墅裡休息,他也不忘梳理手頭的工作。
淼淼端著一杯濃濃的普洱茶,放在榮森身前的茶几上。
茶几上擺放著幾張白紙。
淼淼低頭看著白紙上的資料,低聲念著,“皮牙子鄉建檔立卡戶127戶,322戶脫貧不穩定戶,11戶邊緣易致貧戶,13戶消除脫貧不穩定戶。”
“哥,怎麼,你還要把這些已經脫貧的農戶重新歸類呀?”淼淼順手拿著另一張白紙,看著上面的名單。
榮森用右手食指和拇指捏著緊鎖的眉頭,說著真心話,“是呀,自小在上海長大,這是我第一次深入農村工作,幹啥都要細緻點。脫貧摘帽不是終點,是老百姓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知道不,縣委溫領導給我安排了個工作,讓我帶著扶貧辦的工作人員,結合寧南縣實際情況制定一個幫著脫貧群眾扶上馬、送一程的實施方案,這就要健全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機制,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這段時間,事多著呢,我就怕做不好工作,辜負了縣領導和老百姓對我的期望。”
看的出來,榮森有些焦慮,他的工作壓力很大。
俗話說“隔行如隔山”,他一個經濟學博士深入農村工作,是有些萬事開頭難的感覺。
淼淼回想著布拉克村原趙書記開展基層工作的經驗,給他出著主意,“哥,要把幫扶政策精準施策,落實到每個家庭裡。我覺得,你還是要多聽取老百姓和鄉黨委、村委會的建議,幫著他們發展特色產業,不能紙上談兵。”
“嗯,跟我想的一樣,淼淼,你最近懂了不少。”榮森端起茶杯,抿了口濃郁的普洱,點頭稱讚道:“不錯,老樹茶。”
“哥,這是老爸專門送過來的兩餅儲藏多年的生茶,他知道你喜歡品茶,一餅讓你帶回單位喝,一餅放在我這裡,讓我給你泡著喝。”淼淼笑著給榮森解釋。
“哎,寧西有親人真好呀,有個休息的地兒,小叔一家還惦記著我,在寧南縣工作相當不錯。我這幾天為了迎接脫貧攻堅檢查,弦一直緊繃著,到你這裡,輕鬆多了。晚飯吃啥?”榮森深有感觸。
淼淼抬腕看了下手錶,“待會兒,老爸、老媽過來,老媽說,今晚的飯菜,她來做,給你做上海菜,咱一家在我家吃個團圓飯。”
西北邊陲的寧西的秋,向來
繼續閱讀!都來的深、來的厚、來的又猛烈些。
別墅外的各類景觀樹明黃色的樹葉在秋風的吹拂下,洋洋灑灑。
“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清涼成為寧西城市的主旋律。
夜幕降臨,四周沉靜下來,微風掠過,樹枝輕輕搖曳,發出“沙沙”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