淼淼用手撓撓後腦勺,神色羞赧地遲疑道:“這,”
他有點不好意思。
畢竟在場的各位,論工作資歷、還是年齡,哪一個都比他有發言權。
張潔看出他的猶疑,親切地鼓勵道:“說吧,直言不諱,說錯了也沒事。”
淼淼雙眼盯著分管農業工作的巴特副鄉長,低聲詢問:“巴鄉長,這個張三南種植的玉米地是滴灌嘛?”
巴特副鄉長點點頭,脆聲答道:“為了節約用水,咱寧南縣所有莊稼都是滴灌澆水。”
滴灌是按照農作物需水要求,透過低壓管道系統和安裝在引水管上打孔的毛管,將水和農作物所需要的養分一滴一滴,均勻而又緩慢的滴入到農作物根區的灌水方法。
這種滴灌水肥一體化技術,可以對農作物所需水量進行有效控制,也大大延長了實際灌溉的時間。
這種技術確保土壤內部的環境和水、氣、溫度、肥度是農作物生長的適宜狀況,使土壤的滲漏程度減少,不會對土壤的結構造成破壞。
滴灌技術不受地形的限制,也可在不同坡度的坡地上使用,也可保證不會造成徑流從而制約灌溉施肥均勻性,即適用於密植作物,也適宜寬行作物。
農作物需水量是按照農作物生育期內各生育階段作物需水耗水的變化規律確定。
但是一種農作物一個生長期每畝地所需要的用水量基本不變,都有一定的總量。
寧西地區口糧地之外的集體土地種植玉米,一個生長週期每畝的配水總量需要380方左右。
如果水利部門的工作人員多留點心,就會發現每畝地水費在140元左右。
而農民30年口糧地種植玉米的水費為元。
“那您確定,這個張三南的玉米產量每畝地一噸二嘛?”為謹慎起見,淼淼再一次確定下張三南的玉米產量。
巴特正色道:“咱們寧南縣滴灌種植玉米,最差都在一噸一,這個一噸二的產量算是中等水平。”
淼淼舉起張三南給水管站繳納的水費票據,篤定的語氣說道:“水費裡面有貓膩。”
“啥?!”會場裡頓時出現七八個疑問的聲音,有質疑,有詫異,也有愕然。
不大的會場瞬間靜默,每人的心態不一樣。
淼淼的話就連溫孝的臉色都驀然一滯,恍然間以為自己聽錯了。
這個淼淼是不是有點太善於表現自己、太輕狂了?!
一個剛參加工作的年輕人,怎麼可能在這麼短的時間會察覺裡面的貓膩?!
片刻,巴特副鄉長一臉的狐疑,“水費,他一直按時繳納的呢,不應該呀,你看繳納水費的票據都有。”
淼淼清清嗓子,語氣婉轉地提醒道:“玉米是大水大肥的農作物,一年至少澆灌十次水,頭水和二水澆灌時間稍稍長些,一般至少在八小時左右,後面八次水澆灌時,逐次
繼續閱讀!降低澆灌時間,平均下來基本都在澆灌60小時,每小時27.6元,每畝地水費也在130多元,只有澆灌十次水,玉米產量才能達到每畝地一噸二。而這個張三東今年上繳的水費,平均分攤後,每畝地才65元,比農民口糧地種植玉米澆灌十次水的水費都要低2.5元,所以,我覺得水費裡面有貓膩。”
淼淼用敏銳獨到的眼光,捕捉到張三南在東馬紮村種地的貓膩。
溫孝一聽,對著身旁的組織部長張潔安排道:“你現在跟縣水利部門的總工阿布都熱西提聯絡下,玉米水費一般都在多少錢,記得,待會兒,開啟擴音。”
張潔聯絡縣水利局局長,總工程師阿布都熱西提不在辦公室。
皮牙子鄉小型會議室一片寂靜,大家都懷著不同的心情靜靜等候著水利局總工阿布都熱西提的回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