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看來你們是早就做好了準備。”
佘院士現在明白為什麼前進號中軸線的艙段都要使用14米的超大直徑了,不是因為運力太充裕閒的,而是為了給改裝升級提供充足的空間。
二期改造之後的前進號相比現在更像一艘宇宙飛船,確實是非常理想的升級構型。
林炬:“前進號的除錯時間差不多要用去一年的時間,我們用一整年去規劃二期升級的內容,再用一年時間完成升級改造,差不多在2019年底完成,距離那時候的火星視窗期都還有8個月,甚至都可以飛一趟過去。”
“太匆忙了。”
佘院士提醒道:
“登陸火星是一個系統性的問題,單單一艘飛船可不行,其他準備工作也需要一次發射視窗,火星飛船最快也得2022年出發。”
林炬:“那如果不在視窗期呢,我們有可靠的核發動機,還有霍爾推進器,如果是核發動機非視窗期四五個月也能跑一趟,可以一刻不停底開展火星任務。”
佘院士:“無人任務的話……也許可行,但這樣負擔會不會太重?”
林炬:“核發動機是可以長期使用的,就像月球擺渡船一樣,我們可以建造專用的飛行器,如果潮流一點,它已經能算作行星際貨運飛船了。”
“不妥不妥,差點被你帶進溝裡了。”
最後佘院士還是反應了過來,未來幾年航天任務本身就已經夠多了,再加上前進號的二期升級以及不間斷火星任務,財政部怕不是得衝過來把航發委大樓給掀了。
天問五號計劃也已經透過,明年4到5月國內就將進行至少5次火星探測任務,攤子已經夠大了。
由於一大票民營企業也擁有500噸以上的中大型可回收火箭,現在也有一大幫院校試圖拼車往火星發射小微型探測器,下一個視窗期的國內探測器數量絕對會飛躍式的提上來。
雖然國內去火星晚,但是一上來就猛啊……
林炬見忽悠沒成功也不氣餒,轉而聊起了其他:
“佘老,新遠四號火箭完工了,明天搞一個出廠儀式,明天我們一起回去。”
佘院士眼睛微眯:“你小子,別等我一下飛機就披上宇航服了,我警告伱啊,雲洪軍那事兒檢討是我壓下來的,重要人物坐飛機都有限制規定,你這麼搞風險太大了。”
“怎麼會呢,騰雲昨天才落地不可能再飛。”
佘院士這才放心了些,雖然他也挺嚮往太空的,但一把年紀了突然也學雲洪軍那麼搞一出怕是能把心臟病弄出來。
只是他才稍稍放下心,林炬又讓他的心提了起來:
“世物會就要結束了,我想去試試邀請那些科學家也上一次太空,也算是回報他們加速器的支援?”
……
10月26日,B級基地。
飛機還未降落,佘院士就看到了基地下面極為壯觀的火箭分段,其中新遠四號的一級最為顯眼,95米長度和18米的寬度即使再空中也能看得一清二楚。
換一種角度看,這就是一座放倒的30層摩天大樓,看上去竟然不比旁邊的廠房小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