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也只是在宇宙的威力面前顯得微不足道,對於我們來說核彈依然是一種恐怖的武器,即使是在太空中。”
符明東顯然不太贊同艾銓的話,作為一個核專家,他很清楚核彈在太空的威力究竟是什麼樣。
外界一直有種結論,即真空中核彈爆炸因為無法形成衝擊波和沒有熱量傳遞介質,核輻射影響能力也極其有限,主要殺傷力只能依靠強電磁脈衝來摧毀電子裝置,人員只要稍遠一些就能安然無恙。
但這個說法是錯誤的,核彈在太空爆炸的效果其實比在地球上還要強烈。
事實上氫彈爆炸時會產生巨量熱輻射,這些熱輻射大多都以軟X射線的形式表現出來。
X光的波長介於紫外線和γ(伽馬)射線之間,其中波長偏短的叫硬X射線,波長偏長的叫軟X射線。
軟X射線作用在材料表面時會對先對外層進行加熱,常規航天材料的最外層軟覆蓋物輕而易舉地就會被汽化,足可以見得溫度之恐怖。
當材料外層被加熱汽化時會對內層產生衝擊波,導致材料內層承受巨大壓力開始崩裂。
這幾乎就是破甲彈的作用效果,相當於TNT貼在材料外表面爆炸。
以一顆100萬噸當量氫彈舉例,在真空中10公里外的爆炸時,能量密度相當於每平方米0.81千克TNT炸藥爆炸。
而同時產生的中子輻射強度高達1000萬拉德(rad),如果是特別強化的中子彈還能再翻10倍,即1億rad,是人類可承受值的200萬倍。
月球上的24小時輻射值才不過1369微西弗,相當於136.9rad……
也就是說對於現在的普通航天器,百萬噸級氫彈在10公里範圍內爆炸基本就能保證摧毀,更不用提影響範圍達到數百公里的強電磁脈衝。
反而是地球上因為大氣環境的存在將絕大多數的熱輻射轉化為高溫以及衝擊波,才使得氫彈威力隨著距離嚴重衰減,邊際效應明顯。
在月表使用核彈大機率是深埋引爆,這倒是能像地球上一樣大幅度削弱影響範圍,不過如果真的是兩億噸當量的核彈……
符明東很擔心月球軌道上的航天器,它們可沒有在設計時考慮這些。
他的擔憂艾銓很能理解,他們都是這個世界上最清楚原子力量的人。
“放心吧,這種大傢伙一旦要搞也是互相制衡,不過引起局勢升級的可能性不大。”
艾銓知道聯合礦業氫彈方案能透過的主要原因都還是來自於五大供應啥,不過除了對真空核爆好奇以外,也帶有驗證新構型的想法。
雖然上個世紀的核試驗已經夠多,但幾十年過去各國都陸陸續續又提出了新的想法,這些創新已經不能用過去的經驗進行模型驗證,實爆是最好的方法。
除了帶嚶提供的第一顆試爆彈,其餘所有氫彈都會多多少少進行調整和改造,開礦只是這些目的的副產物而已。
虞民:“我還有種想法,如果我們能儘可能去提高聚變當量的佔比,也就意味著我們對核聚變的理解更深,這或許有利於可控核聚變的發展。”
“那,看來我們這些人也會知道氫彈的秘密?”
符明東挑起了眉毛,雖然合淝基地的核物理學家很多,但氫彈的具體構型與基本原理也就只有極少數人知道,可控核聚變與氫彈又不是一回事。
“當然是這樣,但中央不會打亂你們原來的安排,有需要我們也會提供幫助。”
艾銓說著嘆了口氣:
“現在我們的研究力量可遠遠比不上EAST,這裡的裝置比起京城也好得多,等過幾年時間,也許就全都來搞可控核聚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