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才叫宇宙飛船嘛!”
鄧磊滿意地摸著九章號的操縱檯,比起風暴號九章號才像是科幻裡的未來,坐進裡面就好像穿越進科幻電影中,科技感豐富到讓人窒息。
九章號的駕駛室與傳統航天器完全不同,採用了很新穎的“漂浮”設計。
駕駛艙內的座椅獨立且能夠牽引移動到各處,最主要的四個操縱面板依靠機械臂跟隨駕駛員移動,而且可以和座椅配合適應姿態變化。
例如九章號在進行豎直與水平姿態轉換時,它們的配合就可以保持駕駛員面朝某個方向不變,大大方便了駕駛員視野和操縱。
這一套也是從XN90上移植而來,不過後者設計更為激進,整合度和自由度高得多,甚至還支援完全放棄操控臺懸浮顯示,基地才剛剛製造出算力足夠的晶片。
其餘三名宇航員心情也很激動,尤其是在體驗過黎明一號以後,乘坐感受的體驗落差更加明顯。
“這飛船哪裡都好,就是這動靜有點大啊,比核發動機都大。”
說話的是柳鳴,他參與了天幕一號繞月行動,還記得三臺核發動機工作時也不過是輕微到很容易忽略的嗡嗡聲,相反九章號兩臺發動機全力工作減速時也就比火箭發射小一些。
“那肯定,九章號可沒有那麼奢侈的隔音措施,我們現在是在給公司打工,多裝點礦更重要。”
“嘶……聯合礦業好像不是國企吧?我去,還真是黑心資本家。”
“……”
天幕三號任務的先遣行動氣氛輕鬆地像是坐大巴,不過主要是因為鄧磊和李偉都登過月,柳鳴也有繞月飛行經歷,只有新人付向傑沒空參與閒聊四處張望,唯恐錯過一點風光。
不過閒聊時間僅限於第一減速階段,當九章號轉換姿態由腹部四臺發動機開始重力減速後,鄧磊就集中注意力在飛船上了。
此時他只能透過外部攝像頭來觀察下面的月表,手放在舵杆上隨時準備接過控制權。
灰白色的月表像是勻速放大的靜態圖片一樣,直到發動機的氣流衝起大量塵埃完全遮擋住了攝像頭,這之後過了約七八秒,鄧磊感覺從下往上的加速感突然消失,機艙內原本像是水泵工作一樣的噪聲戛然而止,正面的舷窗已經能看到不再移動的遠處山丘。
“我們又回來了。”
用只有自己能聽到聲音說完這句話後,鄧磊點開了衛星雲圖。
上個月航發委用中型商業火箭發射過來了幾十顆平均重量50公斤的微型衛星,它們也是由民營航天公司承接製造,配合幾顆“月桂”衛星,形成了一套還算能用的月球GPS導航系統。
得益於月球沒有大氣,那些微型衛星的執行軌道可以低到十幾公里,功能也大幅削減整套系統所有費用加一起才幾千萬元,即使以後被核爆摧毀也不心疼。
但這套簡陋的GPS能給前期的航天器和宇航員行動提供準確指引和大面積覆蓋通訊服務,至少鄧磊用起來就覺得很方便。
根據GPS顯示,本次九章號的自動著陸誤差僅±2.5米,與定位誤差範圍一致。
“向傑,感覺怎麼樣?”
“我很好,我感覺現在就能站起來走。”
“先休息15分鐘,然後我們吃點東西準備準備,就……10點30分出艙,有沒有意見?”
鄧磊快速安排好了出艙時間,然後開始與指揮中心彙報情況,完畢後就慢慢站起身,小心地開始適應重力狀態下的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