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卿吶,此次既然回來,朕得好好賞賜愛卿。愛卿如今也老大不小了,還尚未娶妻。朕呢,體恤愛卿勞苦功高,就想為愛卿賜門婚事。”
“此事……”鄭乾意剛想婉拒,卻被隋煬帝楊廣打斷。
“唉!朕賜給愛卿佳人相伴,愛卿,可不要駁了朕的臉面才好!”隋煬帝楊光表面在笑,可那命令的語氣卻不容人拒絕。
也罷,我如今這個年紀,早已與她不配。再加上,她的父親起兵造反,我身為隋朝大將軍,終有一日會與他父親對立,然而到那時,她又該如何自處?更何況,這戰場兇險萬分,若有朝一日,我戰死沙場,那她豈不是……鄭乾意不敢多想後果,李昭玉性子剛烈,而她又對自己愛入刻骨,若因自己戰死沙場,她若是因愛為自己做出什麼過激的事情,那自己估計連死都不會瞑目了吧。
好吧!這門婚事接受也好,算是斷了她心中的念想。鄭乾意想到此處,心中依舊不捨,可最後還是痛下決心,違心道:“臣鄭乾意,領旨,謝主隆恩!只是,容臣斗膽問一句,這被賜婚之女,是哪家姑娘?”
“昌州刺史之女,柳氏!”隋煬帝楊廣淡淡道。
公元608年
李昭玉因鄭乾意娶了別家女子的事情而傷心不已。可她依舊在心中欺騙自己道:將軍是不會負我的,他一定是有苦衷才會娶別的女子,他心中一定是愛我的。
她躺在榻上,翻來覆去的想,可到最後,心中還是想要一探究竟,弄個清楚。
因為,自從將軍娶了別家女子後,她一直不敢面對這個事實。但是,在她苦思冥想了幾天後,心中仍有不甘,她不願就這樣不明不白的看著將軍去娶別家女子,所以,她心中有了一個想法,一個大膽的想法。
不到黃河心不死!她想著,她要找將軍表達自己的愛意,她要讓將軍帶她走,帶她永遠離開這,去一片世外桃源,過屬於他們的甜蜜生活。
將軍,雖然你娶了別家女子,但我知道,你一定是身不由己。所以,你丟下一切,帶我走吧!天大地大,我相信,總有一個地方是屬於你我的。在那,我們能重新過上幸福的生活!
——李昭玉
這日,李昭玉將自己打扮了一番,約了鄭乾意在一處風景秀麗的懸崖邊見面。鄭乾意如約而至。
今日的李昭玉一身鮮紅嫁衣,美豔絕倫!豔陽的照射下,嫁衣如火,灼傷了天涯。而鄭乹意一身盔甲,跟初見時相比,俊俏的容顏上多了幾許滄桑。
李昭玉穩了穩自己的情緒,她眼中含笑,害羞道:“將軍,我今日來,是想問你。昔年,我吟誦上邪,是向你許下生死不離的愛情。如今,我身著嫁衣過來找你,將軍可願娶我?”
鄭乾意仔細打量著她身上的嫁衣,竟是比起那幅畫,還要美上幾分。李昭玉容貌秀麗,一雙桃花眼眼眸靈動,紅唇輕薄。殘餘的斜陽透過他的身子,照出她的側影,這個美如墨畫的公主,今日這一面,便如硃砂般深深烙印在鄭乾意心上。從此,再難忘卻。
“當年許下這承諾,我自然會娶你。可是……”鄭乾意的語氣中夾雜了幾絲猶豫
“沒有可是了,將軍,你既要娶我,如今便是機會。將軍,我願拋下一切,所以,你便帶我走吧!”李昭玉打斷,激動道。
“對不起,玉兒,我身為將軍,身負守衛邊疆要塞之職,我不能就這樣一走了之!”此話說的雖是冷靜,可心中卻是傷痛。鄭乾意知道,玉兒出身高貴,從小嬌生慣養,但如今,能為他拋棄一切與他遠走高飛,已是下了莫大的決心。可是,自己在年齡上早已不能與她相配。而且,玉兒的父親李淵起兵造反,妄想推翻隋朝,他身為隋朝大將軍,身受皇恩,又怎麼能娶亂臣賊子的女兒來幫著攻打隋朝呢?
“將軍,你說什麼?”李昭玉不可思議,雙眼的淚水似流水一般,嘩嘩不停的掉落在地。李昭玉一字一句,似是心痛,又似失望,一時間,情緒錯雜,她哭道:“將軍,你說這話,可真是讓我失望!你根本就不是不願意與我一起走,而是,你嫌我是敵軍的女兒,我父親起兵造反,想推翻隋朝,所以,你才不肯娶我,是不是?”說到最後,幾近崩潰,最後一句,幾乎是竭盡全力嘶吼出來的。
李昭玉一字一句都戳中鄭乾意傷心之處,他轉身背對李昭玉,心裡痛不欲生,漂亮的側顏上滑落一滴淚水,強忍著傷心,平靜的解釋道:“玉兒,並不是這樣的,我怎會因你父親起兵造反而食言呢?玉兒,只是我如今這年紀,早已與你不搭,你才二十二歲,正是最好的年紀,你又何必將青春耗費在我身上呢!所以,玉兒,你走吧,忘了我,尋找一個更好的!”
“我明白了,原來你不是不想娶我,而是,你就是個懦夫,一個不敢面對自己的懦夫!”李昭玉沙啞的聲音嘶吼哭泣道。
都說如花美眷終抵不過似水流年,可她哪是敗給了似水流年,她是敗給了天下,敗給了他身為一個將軍的信仰。
望著鄭乾意冷漠的背影,李昭玉心痛的離開了。
然而這一轉身,便是永別。當年的承諾,終是輕易辜負了……
玉兒,如果你不是公主,我不是將軍,該有多好?如果,我們只是普通百姓,那這國家大事,又與我們何干?玉兒,對不起,今生你我有緣無分。但願來世,尋常人家,茶淡粗衣,長相守!
——鄭乾意
隋大業八年(公元613年,四月十七日,鄭乾意薨於府舍,享年五十二歲。夫人柳氏,在大唐武德六年(公元624年)十月七日卒於私第,享年五十七歲。夫婦二人於大唐貞觀十四年(公元641年)合葬於雍州長安縣高陽之原。
據說在鄭乾意臨死之前,曾有遺言,將衡陽公主的名字刻在自己的墓碑上。
據史料記載:
公元618年農曆五月,李淵宣佈登基,建立唐朝
義寧二年(618年),李世民徙封趙國公。
同年農曆三月,隋煬帝在江都被禁軍將領兵變殺死。
同年農曆五月,隋恭帝被迫禪位於李淵
李淵即皇帝位於長安,國號唐,建元武德,定都長安,是為唐高祖
武德九年(626年)八月九日,李淵退位稱太上皇,禪位於李世民。李世民登基,是為唐太宗,次年改元貞觀。
貞觀九年(635年)五月六日,李淵因病駕崩於垂拱前殿,年七十歲。廟號高祖,初諡太武皇帝(後改諡、加諡為神堯皇帝、神堯大聖大光孝皇帝)。同年十月,安葬於獻陵(今陝西三原縣內),其妻竇氏也加號太穆皇后祔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