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的司馬博原本還在猶豫,要不要率軍去東南戰場湊熱鬧,但是見到宇文聯軍有動作,立刻猜出了其用意。
為了避免王炎大軍被他們吃掉,唇亡齒寒,司馬博當機立斷,揮軍向北,前去增援王炎。
但是就兵力對比,宇文聯軍八十萬人,司馬勳三十三萬人,王炎三十九萬人,司馬博二十七萬人。
即便他過去增援,也難以擋下浩浩蕩蕩的敵軍。
於是,司馬博立刻傳訊百里風雲,讓他率三十八萬大軍揮軍向北,抄捷徑過來增援。
就這樣,八股大軍全部行動,秦葉的這一招誘敵深入,徹底將戰神之境攪成了一鍋粥。
然而,秦葉的心中一直感到不安,即便已經騙司馬丹瓊落入陷阱,他依舊心緒不寧,卻始終找不出原因所在。
“到底在哪裡還有漏洞,難道我有疏忽,或者說沒有想到的地方嗎?”
秦葉將戰鬥指揮權交給張曉曉,他則從張曉曉手上要過那張繪製的戰境地形圖,反覆進行研究。
同時,他取出兵符,檢視其它幾個光點的移動走向。
此刻,宇文聯軍和司馬勳的光點已經到了北邊,那裡還有王炎和司馬博的光點。
雖然那邊明顯正在發生戰事,但是一個南一個北,距離相隔太遠,秦葉這邊也沒有辦法做些什麼。
他又將注意力放到正在移動的百里風雲大軍的光點上,發現百里風雲正在率領軍隊從西南方位向北方直線行軍,猜想其打算取捷徑前去增援司馬博。
這一點倒無可厚非,也在秦葉的意料之中。
忽然,秦葉腦中靈光一閃,好像抓住些什麼。
他立刻在地圖上將百里風雲的當前位置,與王炎大軍的位置畫了一根連線。爾後仔細觀察這條連線所經過的地形。
半晌後,秦葉的目光死死盯在這條直線上的某個點,那裡有張曉曉標註的一個地形名稱:“葫蘆谷”!
這個名稱的由來,是曾經他們還是千戶長的時候,經過那個峽谷,發現整個峽谷出口狹窄,中間扁圓,就像一個葫蘆形,所以兩人將之起名為“葫蘆谷”。
如果充分利用葫蘆谷的地形,可以很容易設下埋伏。
不僅有居高臨下的優勢,而且可以輕易將進入葫蘆谷的敵軍分割成數段,各個擊破。
而且只要將出口守好,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不費吹灰之力便可將敵全殲。
“如果百里風雲要以最快的速度前去增援司馬博,那麼必然要經過葫蘆谷。”
“可是現在所有軍隊都在打仗,哪裡還會有軍隊在葫蘆谷埋伏他呢?”
“不僅如此,兵符裡可以顯示石傀大軍的動向,若是有軍隊埋伏在葫蘆谷,那麼百里風雲必然提前警覺,選擇繞道而行。”
“從理論上看,百里風雲大軍應該不會遇到埋伏。”
“可是,宇文吉為何要發動這場大戰呢?”
“一旦百里風雲增援過去,兩邊兵力對比相當,到最後只會落得兩敗俱傷,這一點他比誰都清楚。”
“那麼他此舉的用意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