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什麼人賺什麼錢,在古玩行裡,還真是這樣。
比起打眼吃藥的,能賺,就是好事兒!這兩件東西,他們收來一共才花了一兩千塊,結果到手三萬,一下子賺這麼多,這也是近期少有的大利!
孫中原和霍曉東,繼續在走廊串游,也會走進房間看看,不過,接下來也沒發現什麼好東西。
這年頭兒,來一趟能買兩件東西,其中一件還是大漏兒,基本就已經讓人瞠目結舌了。
走到距離旅館門口樓梯最近的一個房間,房門開著,一位老大爺正在收拾東西,看來是要準備退房走人了。
孫中原站在門口往裡探了探頭。此時,老大爺正在用軟布包一個小瓷杯,而旁邊,還有個小木盒子。而其他的東西,都是用舊報紙裹成的團兒。
“大爺,您且等等。”孫中原看了兩眼,便直接走了進去。
這位老大爺頭髮花白,臉上皺紋縱橫,不過收拾得倒也乾淨樸素,他看了孫中原一眼,略略一怔,還是把東西放下了,“想看就看看吧,我得走了,給你十分鐘。”
孫中原點點頭,“謝謝。”隨後走進去,小心拿起了小杯子。
“鬥彩雞缸杯!”霍曉東跟著進去,忍不住叫出聲來。
不過,他這口氣有點兒怪。
這也沒辦法,誰都知道鬥彩雞缸杯的大名,誰也很難相信這裡會有真東西。真東西的意思就是成化本朝的雞缸杯。
這一隻小杯子,也就是和鴨蛋一般粗細,撇口臥足。底下還真就落著青花款兒:大明成化年制。
不過,這個杯子,比起傳世的和拍出的成化鬥彩雞缸杯,要小得多!就拿拍出2.8億那隻雞缸杯來說,口沿直徑約八厘米。這隻鬥彩雞缸杯,口沿直徑在五厘米左右。
小歸小,不過工藝不含糊,有雌雞帶領小雞啄食,花石蘭草,相映成趣。
胎體薄勻,釉色如玉,鬥彩的顏色也很清麗。
在瓷器上有句老話:明看成化,清看雍正。成化瓷器,首推鬥彩。
釉下青花勾勒,釉上彩料生輝,爭奇鬥豔,雅趣盎然。
成化皇帝朱見深,如果只用一個字來形容他,那就是“弱”,身體弱,精神也弱。就連找老婆,也找一個比自己大十幾歲的萬姑姑。
成化瓷器,也同樣具備弱的特徵,那些紋飾,纖細扶搖,那些枝葉,弱不禁風,那些小雞,楚楚可憐。但正是因為這種弱,造就了一種別樣的病態的美,造就了華夏瓷器史上的一個高峰。
曾經有學者指出,在華夏,病態的美,甚至有點兒變態的美,是美的最高等級,比如金魚,比如癭木,比如西子捧心。
不過,成化這個皇帝,也不是單純的弱,從本質上來說,與那些重視文治武功的祖宗們相比,成化皇帝更注重內心的表達,喜好生活化的細膩的風格。
孫中原曾經在博物院隔著玻璃櫃長時間審視成化瓷器,這時候,他的心中總是會湧起一個念頭:朱見深,他肯定是厭倦了皇帝這個工作的,他痴迷於藝術,醉心於情感,孱弱卻又執著,以至於在藝術品的追求上,妙到毫巔。
成化鬥彩,又少又精,從來都是珍品。即便是在明代,“神宗時尚食,御前有成化彩雞缸杯一雙,值錢十萬”。
五百餘年來,成化鬥彩,從來就沒有斷過仿製。其中,以清三代為最。不過,那時候的高仿,是一種學習借鑑,一般都會落當朝的款兒或者不落款兒,只有很少的,才會同樣落上成化款兒。
這隻小巧的雞缸杯,顯然不是成化本朝的器物,但是卻落著成化款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