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章
“拜見大帥!”
程世傑想了很多,就算他什麼都不做,死的人會少嗎?
答案是肯定的,絕對不會,肯定是不會的。
在歷史上,後金建國為清,數度入侵,兵鋒所向,血流成河。而大明帝國內部旱災蝗災澇災冰雹瘟役,沒完沒了的天災人禍將農民逼得家破人亡,最終為了活命,揭竿而起,陝西、山西、河南、山東、湖北、四川,遍地烽火,殺得血流成河。
人命在這樣的亂世裡比蟻還賤,在經過殘酷的廝殺後,李自成終於打進了北京,把延綿近三百年的明帝國送進了墳墓。再然後,滿清入關,李自成敗亡,野蠻再一次戰勝了文明,嘉定三屠,揚州十日,湖廣填四川……半邊江山的花木都染上了血腥。
這就是明末,一個屍山血海血火交織的年代,一個人命賤如螻蟻的時代。這是程世傑的責任,他逃避不了。
那幫腐儒所代表的是小農經濟的傳統,希望把整個社會變成靜態,男子耕田,女子在家裡紡紗,千秋萬代,代代如此。
程世傑代表的則是工業經濟時代,至少在遼東地區,工業革命已經拉開序幕了,它要求女性離開家,更多的參與到工業生產中來,而想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先解放女性。
腐儒所堅持的那一套已經過時了,就算沒有程世傑,西方人遲早也會用堅船利炮告訴他們,他們堅持的那一套已經過時了。
正是一個男人,不能回為掙錢太難,就放棄逃避,也不能因為自己的孩子太醜就把孩子扔了,也不能因為孩子太笨就重練小號。
程世傑想過逃避,可問題是,有些事情他逃避不了,就像金巧兒和楊婉兒,哪怕程世傑真沒有想過把她們兩個收入房中,可是這四年多了,在遼東誰敢對楊婉兒和金巧兒動心思?
在幾乎所有人的心中,金巧兒和楊婉兒,包括楊芸娘,也包括顧紫衣她們都是程世傑的女人,無論程世傑有沒有真正的佔有他們,他們都只能屬於程世傑。
無論程世傑有沒有反心,在崇禎皇帝和朝廷眼中,程世傑都是反賊,因為程世傑有足夠造反的實力。
程世傑望著張裕、李信、陳國棟等人道:“其實我也理解將士們,寧海軍將士在邊關喝血水嚼草根,血衣為鎧,血肉為盾,浴血奮戰,好不容易才將主動權扳到了大明這邊,結果,他們那幫腐儒卻主動把主動權交出去,換作我是寧海軍戰士,我也不願意再替這個國家賣命了……大明,氣數真的盡了!”
程世傑嘆了口氣道:“曾經,本帥以為只要能打垮建奴和蒙古韃子,能消滅流民,就能挽救這個國家,將它從懸崖邊上拽回來,我和你們一直在為此而努力著。然而直到現在我才發現,這個國家最可怕的敵人並不是建奴,更不是流民,而是中樞那些高高在上的文武大臣,還有遍佈全國的腐儒縉紳!”
張裕一臉激動,程世傑能夠想清楚這一切,簡直太好了。除了程世傑,沒有人可以扛起這個重任。
雖然太子還在遼東……
程世傑道:“不管我們多努力,不管我們在戰場上取得多大的優勢,他們總能輕而易舉地將這一切抹掉,將整個國家往懸崖撬!當無數人都盼著換個主子以攫取更大的利益的時候,這個國家的氣數就真的盡了,我無能為力,真的無能為力!”
說到這裡,程世傑有些無力的搖了搖頭,低聲說:“這個國家,真的到了一切從頭來過的地步了。”
李通道:“那就從頭開始,把一切罈罈罐罐全部砸碎,將那些不幹人事的食利階層全部送進地獄,將傳承了兩千多年的舊秩序砸個稀巴爛,我們從頭來過!”
程世傑異常堅定地道:“本帥從來不缺從頭再來的勇氣,只是現在稱帝的日子絕對不會好過,建奴、叛軍、韃子、離心的文臣縉紳……他們都可以叫本帥死無葬身之地。不過,在絕對武力面前,這些都是紙老虎,一旦時機來臨,我們馬上就可以將他們撕成碎片。但是……”
“大帥!”
李信搖搖頭道:“門下不是勸大帥現在就登基,而是讓大帥暴露野心!”
“暴露野心?”
李通道:“我們寧海軍現在已經控制整個遼東,門下建議大帥,面面向遼東,開恩科取士!”
“開恩科取士?”
宋時科舉,承五代後晉之制,科舉制度每三年舉行鄉、會試,是為正科。遇皇帝親試時,可別立名冊呈奏,特許附試,稱為特奏名,一般皆能得中,故稱“恩科”。恩科始於宋,明、清亦用此制。
程世傑恍然大悟:“恩科是皇帝的特權,本帥開恩科,豈不會貽笑大方?”
“非是如此!”
李信接著道:“現如今我們寧海軍奪回瀋陽與鐵嶺、撫順,門下建議大帥復立二十五衛,當然,可以效仿遼南四州制,改遼東二十五衛,為遼東二十五州,自我們上一次遼陽之戰中,奪遼陽城,遼東二十五衛城,在我們寧海軍手中共計十三衛,現如今多出十二衛,大帥何不就此設立十二州,這十二州之地,至少需要十二名正五品知州、二十四名從五品同知,二十四名正六品通判,二十五名正七品縣令,還有主薄、縣尉、縣丞等若干官職,缺額至少百餘!”
程世傑聽懂了李信的意思,所謂的思科,就是指魚餌用來釣魚的,想要國家長治久安,武力解決不了真正的問題,程世傑的真正挑戰是在打敗了這些敵人之後,想要保住江山長治久安。
為了長治久安,就必須對他們進行清算,不是一兩撥人,而是整整一個階層,要將這個階層從神壇上掀下來再補上一腳,叫他們翻不了身!要殺很多人,無數人會因為程世傑而妻離子散,家破人亡,而他們當中,有很多可能是無辜的。
無數人會在背後詛咒他,甚至想要謀殺他,但,程世傑必須這樣做,這就是他將來要走的路!李信卻給他提出一個可以瓦解讀書人的辦法,那就是開恩科取士。
大明雖然養士兩百多年,共計開了八十九次科舉,按照後世的恩科或正科進士加在一起,四萬兩千四百一十九名,明朝歷經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十七朝。平均每朝相當於兩千四百九十五名進士,明朝有多少讀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