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72章 蹤跡敗露

八月,天氣漸漸轉涼,壓抑了幾個月的楊妃和楊婕妤想出去散散心,特意找到李世民這裡。求李世民帶她們去遊獵,或者去華清宮住些日子。

李世民二話不說便答應了。

早朝議完事,就要散朝時,李世民突然宣佈:“朕自登基以來,勤勉自律,無一刻鬆懈,百姓得以安居樂業。今,天下太平,諸事漸少,卻越感煩悶,朕欲往華清宮靜養半月,諸位愛卿可輪流前往隨駕,具體人員由輔機安排。賦閒在家諸卿不必輪換,可直接前往!”

“臣等謝陛下隆恩!”

眾大臣高興得合不攏嘴。終於可以除休旬日外的長假了,誰不高興?

當日中午,五千名全副武裝的千牛衛開道,兩萬餘從戰場回來計程車兵隨後,拱衛著皇帝和嬪妃的車駕,浩浩蕩蕩的往華清宮而去。

華清宮始建於武德六年,是李淵準備用於避暑的地方。可華清宮建好後,他還沒來得及享受,就被迫退位了。

華清宮南靠驪山,北向渭河,宮殿依山勢而建,建築面積宏大。其間亭臺、樓閣、殿宇遍佈在驪山上下,美輪美奐,在早晨的煙霧籠罩下,猶如人間仙境一般。

山上各處有溫泉水流入浴房中,又在浴房上蓋了保溫的宮殿,冬暖夏涼。由於背靠驪山,所以華清宮又叫驪宮、驪山宮、繡嶺宮,是唐初皇帝及嬪妃避暑消寒之地。

到了唐玄宗時,又得到一次擴建,不僅宮殿美輪美奐。更加擴建了樓臺殿宇,成為了真正的皇家離宮,避暑勝地,過冬仙境。

然而,在安史之亂後,唐玄宗積勞成疾,便很少到這裡來了。往後的各位皇帝也很少有來這裡的,雖然年年都進行修繕,但已經沒有以前的輝煌。

這次李世民過來,是他即位以來的第一次,也是華清宮建宮以來的第一位皇帝入住。如今的華清宮,並沒有往後那麼宏大和美輪美奐,可第一次來的君臣等眾人都被震撼到了。

並不是這座宮殿比太極宮好,而是這座宮殿依山而建,比太極宮高多了。想看的人都必須仰視,所以才覺得大氣磅礴,高大宏偉,令人豪氣頓生。

李世民剛到這裡,在這駐守的宦官便給皇帝、妃子、大臣分配好房間,然後各自沐浴,準備晚上的聚會。

而此時的華清宮內,並沒有游泳池,還是和以往一樣,放一個大木桶接著溫泉水自己泡。如果皇帝想和妃子一起泡的話,那就得找一個更大的木桶了,即使這樣,也不能進太多的人,否則會撐破桶的。

皇帝和眾大臣沐浴出來,目測離天黑還有一個時辰。由長孫無忌提議,利用這一個時辰,再弄一個釣魚比賽。

群臣歡呼一聲便各自找釣竿去了,這群文武大臣就如一群土包子一樣,一點都不知道文雅,直接就在華清池裡釣起了魚。

李靖不愧是軍神,不僅打仗是把好手,釣魚更是運氣爆棚,短短半個時辰過去了,他的魚簍就滿了。雖然他坐得比李世民較近,但他並不幫忙釣的意思,他也不往釣鉤上掛魚餌,就這樣空鉤釣了起來。

而李世民和程咬金就有點難堪了,李世民只釣到了兩條手指大的小魚,而程咬金一條都沒釣到,其他大臣多多少少都有點收穫。

天漸漸黑了下來,釣魚比賽終於結束了,李靖得四十條大魚奪得冠軍。而程咬金一條都沒釣到,得了個倒數第一,李世民以三條手指長的小魚,獲得了倒數第二。

雖然程咬金很好面子,但在眾多同僚面前,他還是表現得很有風度。他走到了李靖面前拱手:“李藥師不愧是李藥師,不僅打仗百戰百勝,釣魚更是登峰造極,俺佩服你。”

李靖捋了捋鬍鬚,才斜了他一眼:“你這憨貨,釣個魚都不會,陛下日理萬機,對垂釣生疏,但好歹都能釣到幾條。而你經常垂釣,卻一條都沒有,難道你手中的魚竿是燒火棍不成?”

“哈哈哈……”周圍傳來了一陣陣鬨笑聲,羞得程咬金都想找個地縫鑽進去了,這太特麼丟人了。

李世民臉上也出現了一閃而逝的慍怒,正好被李靖看在眼裡,他暗道一聲糟,連陛下都編排進去了。他連忙解釋:“陛下乃真龍,魚兒見了陛下便嚇得四處奔逃。臣乃一蟹將,魚兒見之便欲親近,豈有不上鉤之理!”

“哈哈哈……”周圍又是一陣鬨笑聲。連李世民都哈哈大笑,捋著他那幾根短鬚,向李靖拋去了一個欣賞的目光。這一目光讓李靖開心不已,一掃之前被楊義戰死所造成的抑鬱。

皇帝和皇妃、還有眾位大臣,在華清宮前的大廣場上,烤魚打賭、唱歌跳舞、飲酒作樂,鬧哄哄的好不熱鬧。

而程咬金卻悶悶不樂,他騎了一匹馬,向著華清宮的後山走去。他雖然被李靖奚落,同僚嘲笑,並不意味著他會忘記自己的本職工作——保護皇帝的安全。

當他快逛到山頂時才停下來,就站在這黑漆漆的山頂上,暗罵了李靖幾百遍,心中淤積的怒氣才消散不少。

而他這時卻發現了異常,他到處看了看,這裡居然一個兵都沒有,這就令他不能忍了。這是保護皇帝的屏障啊!這些混蛋不盡職盡責,居然在這時候偷懶。

他程咬金又怎麼可能忍得了?

程咬金悄悄的往值房走了過去,那裡正有上百名士兵,圍困著十個巨人在中間,不讓他們到外面去。十個巨人也當了很長時間的兵了,也知道規矩,所以他們並不想傷害這些兄弟,也讓他們這樣攔著,只是口中的話卻不聽。

還是金向他們說話:“我說過了,我們去去就回,最多一個時辰,而且這裡離那邊也不遠。”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