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賽的確已經開始了。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電視臺在轉播競技比賽節目的時候都要設定一個轉播間,而轉播間的唯一作用,就是拖著比賽畫面遲遲不放,讓觀眾少看一段比賽。
程天嘯說的沒錯。金剛葫蘆娃的確是個拳擊選手,他之所以敢於上來打擂,是有著一定把握的。
因為他也看過論壇裡龍耀京那篇帖子,覺得螳螂拳手的特點是重心比較低,全程格鬥都會保持一個較低的身位,不出高腿,主用兩條手臂發動攻擊,這樣對上他這個葫蘆娃的時候就不佔便宜。
葫蘆娃身材是不高,卻是站直了進行攻防的,對手矮下身子,雙方在高度上就持平了,而對手的手臂較長,在對攻的時候力量就很吃虧。
這就好比用長槍的槍尖卻硬磕短柄大錘的錘頭,要想在磕碰中勝出,長槍的一方要有數倍於大錘方的力量才行。
基於這一考慮,他覺得這一場合該他露臉,興許不用等到龍五出場,自己就替龍二少解決了這個悲傷犬。
楚狄也看出來葫蘆娃是個拳擊選手,只不過跟從前的西洋拳擊又有一些不同。
區別在步法上面。西洋拳擊選手的標準步法是雙腳前後分開,雙腿保持一定的夾角站在兩條直線上面,重心落在雙腿之間,以身體的側面迎向對手。
而這位金剛葫蘆娃的卻站了一個丁字步——雙腿站在了一條直線上面,前腳即左腳的腳後跟和後腳即右腳的腳弓相垂直。
這是典型的街頭無賴式站姿,雙腳一直一橫看似牢固,但是想要快速移動、尤其是左右側移的時候就很遲鈍。
這是一種極其懶惰的站姿,意為對方的攻擊無法撼動自己,自己無需考慮左右騰挪。
楚狄看見這個站姿就不禁來氣,這傢伙是來找削的麼?那還慣著你幹嘛?
不等對方出拳刺探,直接就是一招“螳臂擋車”攻了出去。
這招螳臂擋車很有意思,如果按照成語的原意來理解,是自不量力的意思,但是用在螳螂十六式裡面就變成了另外一個意思,這一招是一記手刀。
橫削的手刀。
螳螂的雙臂本來就形似一對大刀,故而又被稱作“刀螂”,這招螳臂擋車的真正用意並不是阻擋車輪的前進,而是要把車輪削斷。
一刀削斷!
螳螂的大刀帶著鋸齒、很是鋒利,楚狄的手刀也差不了哪裡去,四指併攏,以超快的速度揮向葫蘆娃抱在胸前的手臂,就看是你的手臂堅硬,還是我的手刀銳利!
即使是一張運動的白紙,在達到一定速度的前提下也能切開西瓜,何況楚狄的手指比紙硬多了。
楚狄追求的就是一個字,快!只有夠快,才夠鋒利!
金剛葫蘆娃卻不是金剛不壞體,還沒看明白對手這一招是什麼用意,就聽見“咔嚓”一聲,隨即一股鑽心的痛感從左臂蔓延全身,一條左臂已經喪失了格鬥的功能。
他本能地向後退卻,但是由於後腳是橫向站立的,導致後撤步不夠迅捷,被對手追上來又是一記手刀橫削,然後他就只能消失在畫面之中了。
直接強退了。
太丟人了!一星武者,一個照面就讓人家廢了雙臂,這還怎麼玩?只能強退。
這一幕結局令人大跌眼鏡。直播間裡,解說員很難為情地閉上了嘴,因為他覺得無論怎麼聊,都是在打程天嘯的臉。
所以不如把說話的權利交給程天嘯自己,“程館主,你對這個結局怎麼看?”
程天嘯支吾了半晌,才說道:“哦,這個嘛,我估計葫蘆娃是大意了,沒有閃。”
觀眾們聽了這話不禁疑惑,這話聽著咋這麼熟悉呢?從前誰說過來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