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弱水空間裡使太極,到底管不管用?即便是楚狄本人,心裡也沒有底。他選擇太極拳完全是無奈之舉,他要嘗試的,是太極拳的“慢”。
雖然太極拳也有動若脫兔的時候,但是他此刻只需要太極拳的慢。
楚狄是這樣想的——反正不練太極也是捱揍,練了太極也是捱揍,何不練練試試呢?
這就叫死馬當做活馬醫。
起手的幾式拳架練完,局勢並沒有出現任何變化,凌九霄的狂龍仍然肆虐在楚狄的身上,劇痛依然,鑽心鑽肺。
楚狄咬緊牙關,繼續演練,抱虎歸山、野馬分鬃、白鶴亮翅……
又演練了幾招過後,局勢依舊,只是身上的疼痛感有些輕了,楚狄覺得,這或許是由於自己專注在太極拳上的緣故。
分心是可以減緩創處疼痛的,這道理人盡皆知。
他繼續演練,堅持把張三丰所創太極拳完整地打了一遍,然後重新開始。
張三丰所創的太極拳和後世現代人習練的太極拳截然不同,張三丰太極拳的根本宗旨在於“無招”兩字。
想當初張三丰傳授張無忌這門拳法的時候,當他親自示範過一遍之後,詢問張無忌記住了多少,張無忌的回答是“還剩三招沒忘”。
所以太極拳最忌生搬硬套、死記硬背,其基本拳架不過是為了讓習練者領悟拳意,而非記住拳招。
學習太極拳的人,只要心中還記得一招一式,並於實戰中依樣打出來,就算不得入門。
楚狄的武道境界何等高深,其能不懂這個道理?所以他從第二遍開始就不再按照拳架演練,雙臂開始任意發揮,心中只想著雙臂之間的那顆看不見的球體,雙臂時時攬住,不使其墜落。
於是在宴會廳觀眾們的眼裡,楚狄雙臂的動作就變成了畫圈。
於是眾皆疑惑:楚狄畫些看不見的圈子做什麼?
沒有人知道,其實太極拳表現在外的要領就是畫圈,畫出大大小小、正正斜斜、一個又一個圈。
張三丰的徒子徒孫們悟性江河日下,到了武當第五代掌門人沖虛道長的時候,已經沒人能有張無忌那樣的悟性,但是沖虛道長卻懂得比著葫蘆畫瓢,領悟了太極武功的表面規律,那就是畫圈。
沖虛道長憑藉這個認知練成了太極劍,一度令吸星大法加獨孤九劍大成的令狐沖都望而怯步。
楚狄現在就是在畫圈,但是楚狄卻不是沖虛那樣——根據太極拳的表面規律來畫圈。沒錯,在別人的眼裡,楚狄畫出來的是一個個圈,而楚狄本人,其實是在攬扶懷中那顆越來越大的球。
楚狄不知道為什麼自己會感覺懷中這顆並不存在的球越來越大,只是既然感覺如此,那就跟著感覺走好了,將手臂活動的範圍漸漸擴大,只需時刻保持這顆球懸浮在身前,不能掉落。
這時候,他已經渾然忘了身上的劇痛,就好像對方的碎盾拳已經打不疼自己了,他覺得這一定是自己專心練拳的效果,不疼還不好嗎?不能去想傷口,要更加專注於太極拳意。
下一刻,奇蹟出現了。
楚狄發現好像自己的雙臂也能捲起白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