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0章 知瑤之謀

感謝書友書春秋籍,小y君的打賞!

……

此時,在泮宮靶場中,大射儀也已經接近尾聲。

在國君試射完畢後,就輪到八位卿大夫子弟了。

射禮,分為“三番射”,第一番是習射,不管射中與否,都不計成績。

四耦的八名射手分別登堂射擊,按照司射籍秦的要求,在射位站好,目光盯住靶心,等待司射的命令。

司射在堂下命令道:“無射獲,無獵獲!”

意思是,不許射傷報靶者!不許驚嚇報靶者!

趙無恤頓時想起前世時,那個“學箭三年中鼓吏”的笑話,配合方才國君射第一箭時的光景,差點沒忍住笑出聲來。

而在習射時,他發現張孟談果然說的沒錯,範禾的射術水平,也沒比國君好到哪去,所以趙無恤用普通的拓木角弓,就能完虐之。

第二番射側重於比賽,要根據射箭的成績分出勝負。

司射宣佈說:“不貫不釋!”凡是沒有射穿箭靶的,一律不計成績!

按照規矩,一耦中身份較高的上射,向司射行禮後先行射擊,射出一箭後,再從腰間抽出一支箭搭在弦上,然後由下射射。如此輪流更替,直到將各自的四支箭射完為止。

報靶者揚聲向堂上報告結果,如果射中箭靶,負責計算成績的有司,就抽出一支算籌丟在地上。上射的筭籌丟在右邊,下射的算籌丟在左邊,如此這般,直到四耦全部射畢。

“三番射”和二番射的唯一區別,是要聽著音樂的節奏施射。

擁有十六名樂師的晉宮樂隊奏響了莊重典雅的古樂,正是《詩經·召南》中的《騶虞》這一首,節拍演奏得均勻如一。

趙無恤聽聞,虒祁宮中有昔日周文王滅古國密須,繳獲後作為晉國開國重寶的“密須之鼓”。但似乎體積較大不易搬運,否則,愛面子的晉侯午說不準也會巴巴地帶出來顯擺。

射者根據“不鼓不釋”的規則,跟隨樂曲的節奏射箭。射禮提倡“射求正諸己,己正而後發,發而不中,反求諸己”。即射者要端正自己的姿勢後才射箭,沒有射中,不能埋怨勝過自己的人,而要反省自己。

這不僅是武力的較量,更是道德禮儀文化的較量,講究謙和、禮讓、莊重、仁德。

三輪射畢後,就是罰酒和獻酒的環節。

司射命令四耦道:“勝者脫去左袖,戴上扳指,套上護臂,手執拉緊弦的弓(表示能射)。負者射手穿上左衣袖,脫下扳指和護臂,將弓弦鬆開。”

勝者向負者敬酒,負者喝完酒,再向勝者拱手行禮,雙方相互謙讓以示尊敬。

四耦射手先後上堂,趙無恤所在這一耦,自然是範禾完敗。他只能黑著臉,強忍著怒火,接過了趙無恤遞過去的酒爵,一飲而盡,十分勉強地向趙無恤拱手行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