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61章 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PS:今天有考試,大章頂兩章了,明天兩更

二月中旬,雨水初霽,西魯一帶的農忙告一段落,農夫們暫時有點空閒,就趁此機會整修門戶。

本月還要祭祀戶神,祭品以脾臟為貴,但對於那些富足計程車和國人來說,牛的脾臟是不能再用了,小司寇已經下達了禁止宰牛的命令,違者重罰。

對於這些衛人來說,抱怨是有的,卻不敢公開發表,膽敢公然反對計程車,直接被亭卒提溜到地頭耦耕了。

上吏的話冰冷而嚴酷:“汝既然非得吃牛,那就代替耕牛來幹活罷!”

順者提拔鼓勵,逆者殘酷鎮壓,這就是趙無恤對新佔領的濮南地的策略。

不滿亭裡制度的衛人貴族依然在家裡嘟嘟囔囔,但庶民們卻暗地拍手叫好。除此之外,所有經歷過去年戰爭苦楚的人都在祈求,司寇千萬不要興兵和徵發大規模的勞役,以免妨害春雨後的農事。還有,市肆的鹽價能不能低一些?每亭能購買的配給量能不能多一些?

殊不知,他們的領主趙無恤正在操心此事,他在城濮與子貢秉燭夜談,從西魯缺鹽,聊到了可能為他們提供鹽的幾處地方。

子貢豎著食指說道:“安邑鹽池自不必說,從唐堯虞舜,乃至於黃帝蚩尤時就開始了,其使用更早於海水煮鹽。河東鹽池,玉潔冰鮮,不勞煮沃,成之自然,每年也有萬鍾產量,足夠晉國與成周食用。趙氏與魏氏關係不錯,不如請中軍佐遣使者求助之。“

無恤點頭道:“運鹽的商隊從安邑出發,向南到孟津上船,便可以順著大河東行,在鄭國境內入濮水、濟水,直接運往鄆城,或者到陶丘中轉。因為多走水路,又是順流直下,半月便可抵達,是最方便快捷的買鹽方式。只是其中要經過鄭國人的地域,不知鄭人會不會橫加阻攔,且鹽池鹽主要供新田國人、晉國六卿和周室,真不知道無利不起早的魏氏是否肯拿出夠十萬人使用的分量……”

子貢道:“商業是鄭國的命脈,公室、七穆對商賈管的比較寬鬆,哪怕是在作戰時,也不會輕易扣留敵國的商隊。何況下臣在陶丘時也和專門從事轉運的鄭商弦氏有交情,上次救鄧析子的事情,他們也有參與,對趙氏收留鄧子感激不盡。鹽池鹽過鄭國的事情大可不必擔心,只是能否說動魏氏大量運鹽,這卻是個難題。”

見趙無恤在那凝神想法子,子貢又道:“司寇勿憂,且讓下臣將其餘兩處的利弊說完不遲。”

趙無恤稱善,卻聽子貢繼續說道:“其次是吳國,徐、鍾吾有海鹽之饒,每年產數千鐘不在話下。吳國乃晉國盟友,司寇與屈氏有姻親之故,又派了邢敖南行,所以這大概是最容易獲取的一處,但鹽的質與量卻不容高估。”

無恤鬆了口氣:“有勝於無,我這便派傳車去吳國。如今盜蹠已歸附,大野澤東面的道路暢通無阻,商隊可以從淮上出發,過泗水,經闞邑抵達西魯。想必再過上兩個月,淮鹽便可以和銅、錫、羽毛、皮革一起運來了。”

但子貢卻沉思了一會,請趙無恤不要著急。

“從吳國求鹽不難,但就我在陶丘的見聞,吳國人驟然暴富,其性情貪婪而鄙陋,見利而忘義,得寸則進尺。若知道西魯急需淮鹽,一定會提高價格,刁難我等,在我想來,此次購鹽不能只從一處買。”

無恤覺得此話有道理,他頷首道:“沒錯,我曾經向父親獻上過狡兔三窟之策,向外買鹽也是類似的。為了避免齊國專榷的事情再次出現,的確是分別向多處購買為好,以免其藉機囤積抬價,脅迫於我。”

“所以下臣覺得,不如再加上濱海的莒國,三管齊下,以三方之鹽,濟西魯之危!”

“就這麼定了。”無恤起身,和子貢談了許久,他的腿都坐的有些麻了。

卻見子貢再拜道:“貨殖買賣,總有買方與賣方,賣方若是有對方急需的東西,一般都會刻意抬價刁難。如今西魯有求於人,等商隊抵達後,能買到多少鹽還得看對方臉色。下臣還有一計,可以讓司寇不必發一車一馬,不必徵勞役轉運,只需要安坐鄆城,便可垂手得滷鹽無數,這三處的商賈會自發前來西魯送鹽!”

這倒是讓無恤驚喜不已,政事有張孟談,商業有端木賜,真是讓他省了不少腦細胞。

“什麼法子?”

“管子說過,這世上的邦國,有所謂的天財、地利。趙氏的大原之馬,楚國汝水、漢水的黃金,齊國濱海的鹽,魏氏的安邑鹽池,吳國章山的銅、錫,乃至於各地的五穀、皮革、梓材、羽毛、丹漆……這些都是天財和地利,是成就霸業必須的東西。只要控制好特有的物產,就能脅迫敵國,一如今天齊人做的一樣!”

趙無恤能夠理解子貢的意思,用後世的話來說,這些所謂天財,地利,其實就是戰略資源。後世的能源大棒讓不少貧油國家吃盡了苦頭,卻只能無奈接受。

不,不止是戰略資源,只要是獨有我擁有,而世上的人又需要的東西,都可以成為武器。漢代中國嚴守絲綢的秘密,近世奧斯曼阻礙絲路,都是類似的例子。

果然,卻聽子貢說道:“其實不僅是齊國,西魯也有天財地利,而且是司寇親手創制的!”

無恤已經猜到了,紙張方興未艾,另一種特產卻已經甄於旺盛。

“你說的是……瓷器?”

子貢的眼睛透亮無比:“沒錯,就是瓷器!”

……

“經過三年的售賣,趙氏的瓷器已經遍佈天下,無論是魏氏,還是莒國,吳國的貴族,乃至於燕、楚、齊的公室,都在購買和使用瓷器。”

和趙無恤三年前預想的一樣,瓷器雖然沒能一下子就取代了漆器和青銅器的位置,卻也在他們的夾縫裡擠出了一條新的市場,順便將範氏的陶器死死壓制。

再精美的陶,能比得上瓷麼?範氏的陶就繼續走量產賤賣的路子吧,而瓷器卻已經躋身於奢侈品的行列。

在奢侈風行的齊、楚、鄭、衛等地,瓷器尤其流行,以往貴族用陶的,現在相互攀比模仿之下,紛紛改用了瓷。

這種玲瓏有致,造型各異的美麗器物已經贏得了許多貴族喜愛,雖然喜愛的型別有地域和性別的區別。

如今晉國的成窯以白瓷為主,而西魯的甄窯則以青瓷和黑瓷為主。

顏色厚重,造型古樸的黑瓷最受老秦人歡迎,雖然秦國的瓷器購買位列諸侯墊底……性情似水,浪漫奔放的楚人則喜愛和雲夢澤一個顏色的青瓷,還要求和楚國青銅器越相似越好,造型紋飾越誇張越好。由季嬴監造,冰晶玉潔造型典雅的白瓷尤其受女性貴族喜愛,雖然她們沒什麼政治上的話語權,但經濟上卻有幾分能力。

於是乎,過去一年裡,陶丘囤積的瓷器一直供小於求,乃至於經常有人直接到新田下宮,乃至於甄城的產地求購,卻多半被擋在門外,想窺見瓷器的生產?門都沒有!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