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句吳夫人季子是宋景公之妹,不是女兒,記錯了
“這又是何物?”
八月秋寒,連徐地也開始颳起大風,但吳國太子夫差卻依舊不懼秋寒。他身穿短甲,斷髮文身,箕坐於蘆葦蓆上,好奇地看著漆盤中呈上的東西。
夫差面前的少年十五六歲,名為邢敖,本是中夏人士,是行人屈氏的子侄,被進獻給夫差作為侍從。他為了討得夫差歡心,遂從吳俗斷髮雕紋,但口音卻帶著幾分北意。
邢敖恭敬地彙報道:“這種粉食是趙司寇在晉國時讓人做出來的,形似圓月,故稱之為月餅,在八月十五月圓時望月食用最佳,寓意舉家團圓……”
夫差頷首,一邊往嘴裡塞著月餅,一邊仰頭看已經上了桂樹梢的明月:現在已經是八月十五。
闔家團圓麼?夫差的母親本是吳王寵妾,因為宮中演武時亂行被孫武斬了,他的兄長太子波已經死去多年,阿姊滕玉也因為莫名其妙的理由自盡,在姑蘇城內,已經沒有值得他牽掛的親屬。
至於父親闔閭?從他當著大行人伍員的面,說夫差“薄恩寡幸,愚而不仁,恐不能奉統於吳國”開始,夫差對他便再無過多的情感。
僅僅還剩幾分小輩對長輩的崇拜。
因為他的父親,已經取代楚王南方霸主地位的吳王闔閭是個計劃明確的人,奪取君位,西伐強楚,南滅于越,北謀中原,這是他一生的四個大志。
彗星來的那一夜,專諸手持魚腸劍刺殺王僚,幫闔閭實現了第一個目標。伍子胥帶著滅族的仇恨入吳,孫武得到了施展兵法的機會,讓闔閭實現了第二個目標。現如今,淮上、徐舒諸侯都已經被吳滅得一乾二淨,楚國也害怕得遷都避讓吳國鋒芒,只剩下越王允常還在與吳為敵。
大行人伍員是滅越的主要支持者:“句吳與于越接土鄰境,同氣共俗,言語相通,大王滅其國,得其地則可治其民。”
大宰伯嚭則對楚國和中原的富饒念念不忘,對山林草澤遍佈的越地毫無興趣:除了越地那些頗有野性,卻姿態誘人的女子,夫差被立為太子雖然多虧了伍員的功勞,但他內心裡,則是比較認可伯嚭的。
中原代表先進,代表富裕,吳國的未來必定是北方,而不是南下浪費時間。
吳王闔閭卻不覺得兩個目標有所衝突,他一面積極籌備對越國的戰爭,一面與楚國爭奪陳國,幫助自己的附庸蔡國遷都州來,還準備將手伸到郯、莒、宋等更北面的地方去。
瞌睡時來了枕頭,恰逢此時,從宋國傳來內亂的訊息,宋公欒情況不明,吳國中樞立刻做出反應。
儘管伍子胥和孫武都力勸吳王讓民眾休憩幾年,然後滅掉越國,但吳王闔閭卻不顧進諫,點了太子夫差去徐地徵兵,然後開到宋吳邊境觀察局勢,若是宋國可圖,則可以一路打到商丘去。
吳王為夫差迎娶的正室夫人季子,正是宋公欒的親妹,宋國公室同室操戈,作為親戚,吳國捲入理由充分。夫差作為吳國與宋國聯絡最緊密的紐帶,又是可以統兵出征的太子,這項任務自然就落到他肩上去了。
雖然夫差談不上多喜歡那個整日顰眉的夫人,她整日抱著那個簋思念商丘,思念彭城,思念泗水,上面的銘文:有殷天乙唐孫宋公欒作其妹句吳夫人季子簋,都要被磨得消失了。
夫差可不是他那個因情而死的兄長太子波,若是季子就這麼發愁死了,他只會為她空三年夫人之位,然後便能再擇美妾侍候左右。
他明白自家父親對北方的雄心,此次派他去宋國,才不是什麼扶助親戚,而是想要藉機控制宋國!
因為欲霸中國者,必爭宋!
夫差收回了思緒,嚥下了可口的中原點心,朝邢敖招了招手,讓他靠近幾分:“我聽聞你先前的主君趙無恤也在宋國,來和我講一講,他究竟是怎樣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