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12點還有一章
晉侯午十九年春(公元前493年),管涔山北麓的草原。
鞭聲響亮,車馬轔轔,打南方來了一支相當龐大的車馬隊伍。一輛輛牛馬拉的輜車,上面的貨物捆得滿滿的,每輛大車上面坐著御者,車旁走著護衛,還有幾名未著鞍韉和馬鐙的騎手。
虞喜第一次來到句注塞外的北疆,不免有些好奇,東張西望。
管涔山北麓正是春暖花開的時節,連天空在這個季節都顯得分外的高遠清爽,芳草如茵,在長風吹動下如波濤般晃動,白雲似的羊群在草坡上面流動,令人心曠神怡。
“在晉國魯國,可難覓如此廣闊的草場,若能在此縱馬馳騁,也是人生的一大樂事……”
正想著,虞喜突然瞥見草坡上零星點綴著一處處小小的氈帳,這是他所見的第一個部落,更有幾個騎馬的狄人朝車隊馳來,其中一人還拉開了弓弦!
“敵襲!”
話音未落,只見一支烏黑的羽箭落在車隊前十餘丈外,半截沒入土中,箭尾仍在微微顫抖……
出於騎兵的本能,虞喜下意識地就要去拿背後的弓箭還以顏色,
跟他一起來的騎從也都抽出兵刃準備禦敵,卻被身後的猗頓喊住了。
“是樓煩人,他們放箭在吾等前方,是在詢問吾等是敵是友。”
猗頓下車上前,進入兩名樓煩騎士的射程內,一彎腰撿起了那支箭,高高舉起,用樓煩戎語大聲說著什麼。
旁邊一位商賈向虞喜解釋道:“樓煩人的規矩,把箭舉起,就是朋友,把箭折斷,便是敵人……”
虞喜點了點頭,卻未放鬆警惕,卻見那兩名樓煩人相互說了一兩句話後,一個人縱馬回去毛氈帳報信。另一個人則下了馬,笑著走過來,將腰間別著的皮囊扔給猗頓,也不知裡面是水是酒。
猗頓看上去對樓煩人的規矩很熟悉,也不嫌髒,捧著皮囊喝了大大的一口,伸出大拇指叫了一聲好!那樓煩人便放鬆了警惕,哈哈大笑,如同見了親兄弟一般,給了猗頓一個大大的熊抱……
等猗頓回來後,面對虞喜疑惑的眼神,他擦了擦嘴角可疑的白色液體,解釋道:“樓煩與晉人素無衝突,這些草原上的部族之民十分好客,只要喝了他們的酒,吃了他們的鹽,就是部族的朋友。一會到了這個部族的大帳,若被獻酒,你一定要喝一點,若是拒絕,則會被樓煩人視為羞辱,說不準當場就拔劍相向呢……”
“不就是一口酒麼?”虞喜也是軍中漢子,渾然沒把此事放在心上,直到他在散發出濃烈牛糞味道的樓煩人帳篷喝了同樣的酒後上吐下瀉數日,連馬都騎不了,只能趴在大車上恥辱地跟著隊伍北行,才知道此物的利害。
猗頓對他解釋道:“樓煩自君長以下,都以牲畜之肉為主食,偶爾吃粟米野菜,當然,用來釀酒的也不是糧食,而是羊馬的奶水,他們稱之為酪漿。中國之人剛開始的確會吃不慣。”
虞喜虛弱地不行,瞪著眼前活潑亂跳的奸商怒道:“你為何沒事?“
猗頓得意地說道:“想得到樓煩人的信任,讓他們將牛羊或贈或賣,當然要表現得和他們一樣吃喝了。我在這邊行走數年,現在面對羶肉酪漿,也能當做豹胎瓊瑤,甚至能嚐出別有一番風味來……”
虞喜短時間內自然是消受不了,但軍令如山,只能逼迫自己接受,好在到了北上的第五天,他已經慢慢適應草原的食物了,縱然不能甘之若飴,卻也能勉強接受。
……
這期間,他們一直是沿著大河往北走的,一路上看過來,虞喜發現樓煩人的部族有的富庶有的窮困,同一個部族裡也貧富不均。有些部族的帳篷已是破爛不堪,往來人等以老弱婦孺居多,而青壯年中不少還身帶殘疾,目光幽怨。
“他們發生了什麼?”
“不止是樓煩,草原上的戎狄風俗,平常無戰事時,則隨意遊牧,以射獵飛禽走獸為職業;形勢緊急時,則人人練習攻戰本領,以便侵襲掠奪,這是他們的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