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第二章在下午,求月票啊
從雍都到河西,五百里地,快船加飛馬,將秦伯薨逝的訊息傳到大庶長子蒲的手中。
得知此事後,子蒲原本想秘不發喪,逼迫魏軍退出河西后再回去。但這時候的秦國還沒有商鞅制定嚴格的戶籍和客舍檢查制度,晉國間諜遍佈秦地,雍城的動盪,很快就傳到了趙氏、魏氏的耳中。
河西的形勢也不妙,先是少梁城陷落,左庶長子虎被俘。然後是魏曼多親自在新絳、曲沃、安邑幾處,發魏氏之民年十五以上者悉至河西,魏軍強渡蒲坂,殺出了一條通道,糧食和援軍源源不斷送到魏駒手中。
加上右庶長催之甚急,由此導致秦軍壯士斷腕,放棄優勢,全線撤兵。
因為子蒲深思熟慮後,認為丟失河西只是肘腋之患,雍都若亂,卻是心腹之疾!畢竟覬覦君位的公子公孫有好幾個,雖然秦國一向不封公子,所以他們沒什麼實力,過去畏懼三庶長之威不敢造次,但若子蒲在外打了敗仗,就說不準了。據右庶長說,已經有人聯絡老公族,在蠢蠢欲動了。
國一日不可無君!攘外,必先安內!
所以先撤兵,讓太子即位,穩定政權才是老成謀國的做法。
對這個結果,子蒲心中是萬分遺憾的,在留兵三千駐守大荔,帶著城內外數萬居民渡過雒水的時候,他讓御者駐馬,下了車,撲通一下跪倒在地。他眼神中迸發出無數不甘,不捨,不憤,與不願。仗打到今天可不容易啊,秦軍費盡全力,在犧牲極大的情況下重創了魏軍,魏駒手下至少兩個師喪失了再戰的能力。
到了這個地步,再努那怕那麼一點點的力,秦軍就可能大獲全勝!
但終究,因為種種因素,他們功敗垂成。雖然秦國尚未完全失去河西,但隨著秦人撤軍,只要魏氏不傻,這片肥腴的土地遲早會易主。
“吾會回來的!”望著河西,子蒲發下了重誓,“有生之年,子蒲必復穆公之業,再次飲馬大河,不然,死則梟首,挫骨揚灰!”
……
聽聞秦伯死訊,對此最為歡喜的,恐怕就是魏駒了。
原本被秦人的“泛舟之役”截斷退路,受困河西,魏駒還擔心自己會不會把魏氏的精英全部葬送在這裡。幸好運氣站在他們這邊,隨著秦軍轉攻為守,魏氏不但解除了困局,還有了更多的想法。
“全取河西,振興魏氏,在此舉矣!”
河西九城裡,少梁陷落於趙氏,輔氏、王官被魏軍佔領,還剩下芮、新城、北征、彭衙、汪、邧幾處,在子蒲留下的秦軍守卒手中。
按照魏駒的想法,他要再接再厲,將大荔、芮兩城拿下,然後再與趙軍會師於洛水沿線,從而席捲河西。
若能如此,魏氏便達到八十年後,魏文侯派吳起全取河西,全面逼壓秦國的局勢了。他們將跳出河東一隅,擁有縱深,增加人口土地,也跳出了趙氏對他們的制約,可以自由發展。
然而就在魏駒興沖沖地將這個計劃告知少梁的趙無恤,希望他們再白白給魏氏打一次工的時候,趙無恤卻回了他一句話,讓魏曼多、魏駒父子目瞪口呆,卻無從反駁的話。
“君子禮不伐喪!”
……
“詩曰:不弔昊天,亂靡有定,諸侯交兵,多不得已而為之,聞喪則止,故諸夏之禮,不伐喪吊之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