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是誰放的火已經不得而知,也許是驚慌失措的衛國宮女撞翻了一個燭臺,也許是覺得洩憤還不夠痛快的國人扔了一根松木火把,再或許,是藏於一片亂象中,一個蓄謀已久的縱火者……
事後活下來的人只知道,火勢是從衛宮內部蔓延開的,那些剛修建沒幾年的亭臺樓閣,用的是上好的木質材料,上面染了黑色或紅色的漆,這些都是易燃的東西,火苗在上面一沾,便“呼”地一下抖動起來。半晌之間,一個閣樓便被火焰點亮,紅的火,黃的火,橙的火,在屋樑和帷幕上爭奇鬥妍。
它們慢慢蔓延,給被攻破後的衛宮更添一份混亂,火焰所到之處,將觸及的一切東西燒成灰燼。但沒有人救火,衛宮之中,衛侯的親信還在負隅頑抗,諸卿的家兵一邊與他們戰鬥,一邊忙著尋找衛侯。國人們見了眼前的禮器帛幣,奇珍異寶,紛紛停住了腳,爭相搶奪,在他們心裡,這些東西都是國君過去幾年裡搜刮的民脂民膏啊,本來就屬於自己!其中不乏有人追趕尖叫的宮女,殺死怯懦的寺人。
折騰到後半夜,零星的戰鬥才平息下去,直到這時候,諸卿才能騰出手來,去搜救被囚禁的公子公孫們,在他們看來,那可是未來國君的候選者。
然而等他們走到衛宮監牢一看,便全部傻了眼,剛好吹起了晚風,火勢越發旺盛,這裡已經燒成一片白地,地面的石塊被烤得滾燙,屋樑上竄著火苗,深不見底的地牢向外噴射著駭人的熱量。
至於在裡面的人,絕無生機!
衛靈公在私生活上是位多產的國君,一共生了十多個兒女,其中兒子六人,加上孫子就更多了。
然而這些昨日不可一世的公子貴胄,今晚竟糊里糊塗地被燒死在衛宮監牢裡。火舌之下,錦衣裘服一點不比粗麻葛布容易倖存,一直到次日,他們在火舌灼燒下扭曲得千奇百怪的焦黑屍體才一個個被運出來,慘不忍睹……
“這下該如何是好?”卿大夫們手足無措,他們支援的公子無一例外都死了。
石圃倒還算鎮定:“衛國的公孫還少麼?就算靈公一脈斷絕,還有襄公之族,獻公之族,甚至是定公之族,只要未出五服,都可以作為國君繼位!”
“如今的首要事情,是找到昏君!”
但除了冤死的公子公孫們外,諸卿將整個衛宮搜了一圈,卻仍然沒找到衛侯身影。
“活要見人,死要見屍!”叛亂的領袖石圃十分著急,他們紅著眼四處搜捕,隨後接到了城外己氏首領的訊息,說蒯聵已死,他要帶著戎兵進城,獻上衛侯蒯聵的屍首。
心裡一顆大石頭總算放下來了,石圃十分高興:“善,大善!放他進來。”這是石圃承諾過的,戎人幫他伏擊蒯聵,他也會回饋他們禮物,讓他們在一片亂象的帝丘城內劫掠一番,子女玉帛任其所需。
至於國人、百工、商賈的利益?在石圃眼中,這些人已經是被利用完的棋子,可以摒棄到一旁了,動亂後的衛國,自然還是諸卿把持朝局,就像過去幾百年間一樣,難不成國人還想學南邊的曹國,來一出百工商賈的“共和”不成?
不過這件事還沒完,還有人沒找到。
事情已經到這個地步了,他們和衛侯蒯聵間已經是不死不休,只有弒君,再扶持一位血緣較遠的公孫為君,才能把這次叛亂變成合理的行為。
所以連帶著,十歲的太子也不能放過!
找了一圈後,還是找到了蛛絲馬跡。
衛侯的長姊伯姬被子路帶人救出,呂姜、太子也被他一起帶回離宮室不遠的孔氏府邸去了!
“孔圉這是想做在國人暴動裡救下週宣王的召穆公麼?”石圃冷笑不已,這個老政敵這麼做,正好給了他理由。
國人已經失去控制,石圃也不管他們,他集合石氏、孫氏、北宮氏、公叔氏、太叔氏各家族兵,共計三四千人,一群人連火都顧不上撲了,浩浩蕩蕩地朝孔氏府邸開去!
在他們背後,高聳的衛宮臺閣,已經被燒得枯朽不堪,即將坍塌……
……
“父親!衛君太子在宅邸中,諸卿一定不會善罷甘休!”
孔宅內,孔俚正在苦苦哀求父親孔圉,希望不要把那顆燙手的山芋留在家裡。
“帝丘已經一片亂象,除了此處,夫人和太子還能去哪?”孔圉也很無奈,派臨危受命的家司馬子路去救自己的夫人伯姬,誰料伯姬不光要自己脫險,還把君夫人和太子帶了回來。孔圉是個老好人,心軟,被呂姜抱著孩子下拜一頓哭訴,看著孤兒寡母在夜風中瑟瑟發抖實在可憐,就答應了要庇護她們。
現在代價來了,在衛宮大火映照下,數不清的諸卿家兵從四面八方湧來,將他的府邸圍得水洩不通。石圃讓人傳話,讓孔氏立刻將太子交出去,還信誓旦旦地保證不會傷害他。
“石圃此人心狠手辣,堪比他的先祖石臘,太子一旦出去,肯定會被立刻殺害。何況我聽說靈公一脈的公子公孫均死於宮中,國君也死於城外,太子是他唯一的血脈,兩位國君雖然昏聵,但太子何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