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上一章後半段有小修改,不影響劇情。看來昨天的章節爭議很大,七月考慮的也有些欠妥,寫的太投入,把作者自己的想法投入太多了也不是好事,不過總的還行吧,大概還有五十萬字完本,希望大家能陪我走到最後。第二章在晚上,另外給大家推薦一本披著遊戲皮的奇幻文《野人兇猛》。
……
“彼蒼天者,曷其有極?”
素縞飄揚,哭聲震天,安邑郊外的祭壇下,是一片黑白相間的海洋。
銅鞮宮變之後數日,儘管趙無恤加以封鎖,但訊息還是傳到了安邑,太子已死這是確鑿無疑的事情,而還有傳言說,連國君也遇害了!
這訊息讓連橫一方心中大喜,紛紛奔走相告。
魏駒也不例外,他最初雖然是被迫與秦、齊聯合的,但過去兩個月裡,因為未與趙軍正面交鋒,河東的戰事出奇順利:與魏氏迫切需要向趙韓領地進攻搶掠不同,趙氏因為去年河北大旱的緣故,若是長遠考慮,春耕更不可耽誤。同時處於戰略考慮,趙無恤一月時沒有大肆徵召丁壯,佔領絳地後便在河東一味防守,對秦魏示弱,引誘他們將主力全部放進來。
這麼做是有弊端的,等春耕結束,趙軍的主力陸續集結到河東時,秦魏聯軍已經攻下了韓氏的不少地盤。
到這種時候,魏駒也生出了別樣的心思來,趙氏內外交困,也許魏氏真的有機會贏下這場戰爭,再不濟也能保住河東呢。
於是他便在陳恆的建議下,充分利用這個訊息,在安邑大搞哭喪,把自己扮演成晉國最後的忠臣,因為迫於趙無恤的威逼,才迫不得已與秦齊合作的,不料勤君還是遲了一步,晉侯已經被權卿所害……
他讓謀臣寫了祭文,在祭壇上哭得稀里嘩啦,不清楚前因後果的人看了也會感動。
“驚聞君上太子雙雙遇害,臣駒俯地流血。昊天昏暗,三軍愴然。主已哀泣,更皆淚漣;哀君情切,愁腸千結;惟臣肝膽,悲無斷絕!駒也不才,願帥魏氏及友邦,肆伐弒君之人趙無恤。外有秦齊友邦相助,內有忠臣烈士舉義,輔晉滅趙,在此舉也!”
這時候,他已經把自己叛國投秦的舉動,說成是向友邦借兵報君仇了。
現在的輿論對連橫一方極為有利,雖然趙無恤對國君和太子的死進行了掩飾,但卻止不住眾人的懷疑,畢竟他架空公室的所作所為,已經到路人皆知的程度了。
陳恆甚至希望,趙無恤能一不做二不休,宣佈取代晉國,獨立為君,若是那樣,肯定會有部分晉臣倒向連橫,晉國不存,韓氏也就失去了堅持的唯一理由,說不定很快就降了。
趙無恤並沒有這麼迫不及待行謀篡之事,讓他們略微失望,可不要緊,在銅鞮宮變後又出了一件大新聞,有傳言稱:仗義執言的太史墨也遭到了趙無恤的迫害!被軟禁了起來,生死不知。
“太史是晉國乃至全天下都敬慕的智者,賢才,為晉國勤勤勉勉效力數十年,不料趙無恤也不放過他。”陳恆再度大喜,讓人在河東鼓譟輿論,宣揚此事。
他更是和魏駒、秦人暗中謀算說:“若趙無恤因怒而殺太史墨,晉國上下肯定會一片譁然,到時候不但在趙魏之間中立計程車大夫會紛紛來投奔,就連趙氏內部,趙無恤過去賴以為支柱計程車人,也會對他的暴行大失所望。”
和崔杼殺齊莊公卻不敢殺晏嬰一樣,殺太史墨,某種程度上的確比弒君弒太子更嚴重……
畢竟下克上之事世卿們沒少幹過,但公然殺眾望所歸的賢者,那真是跟自己找不自在。
到時候只要連橫一方站在道德制高點上,再祭一祭太史墨,抨擊下趙氏的暴行,就足以讓趙無恤失去很多晉士的支援了。
可陳恆等人左盼右盼,等來的卻是太史墨安然無恙地走出來,說自己只是在趙卿的院子裡做了幾天客的訊息。
不單如此,他甚至立刻就辭去了太史之職,宣佈要告老引退,而作為晉國官方正史的《晉史乘》也交到了新一任太史手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