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周,王城。
“臣趙無恤思見天子,實出至誠。今已傳檄各國,相會於黃池會盟。天子若以巡狩為名,駕臨黃池,臣便可率諸侯以展覲。如此一來,上不失王室尊嚴之體,下不負寡君忠敬之誠,未知可否?”
周王匄反覆讀著那封看似言辭恭順的帛書,直到那些字句在眼前模糊成了一團。
“予絕不能答應趙侯之請!”
他憤怒地將帛書揉成一團,差點兒當場燒了它。
但終究還是忍住了,只是面色不豫地說道:“以天子之尊赴諸侯之盟會,予一人丟臉就算了,可這樣做,會有傷周室威望啊!再說了,按照禮制,諸侯有朝覲周天子的職責,天子又豈能屈尊隨便跑到諸侯國中去會諸侯!哪怕是齊桓公九合諸侯,天子也從來沒親自去過!像葵丘之盟時一樣,派一位卿士過去不就行了!”
周王的卿士劉承和單氏的新家主單方對視一眼,心裡想的是:“王室還有威嚴可言麼?這禮制,還能約束到不可一世的趙侯無恤麼?既然趙侯指名道姓要天子出席,那天子也只好屈尊移駕了。”
但他們嘴上卻少不得要好言相勸。
劉承說道:“其實天子破例去主持盟會,策命侯伯,是有過先例的……當年晉文公踐土之盟,先君周襄王就曾光臨過溫邑。”
原來,就在晉楚城濮之戰後,晉國已經在中原確定了霸權,獻俘於周,周襄王也回贈了弓矢斧鉞等禮物,同年冬季,晉文公又召集齊昭公、宋成公、蔡莊公、鄭文公、陳子、莒子、邾子、秦國使者等在溫地會見,並邀請了周襄王,周王迫於晉文公的威勢,不得不北上參與會盟。
這件事是諸侯凌駕於天子之上的一件大事,一直以來被周王視為奇恥大辱,可現如今,卻又被劉承抬出來作為依據。
東周的政治的極度保守的,所有事情都只遵循舊例,既然有先例,那就好辦了。
周王匄的口氣鬆了鬆,但還是不太願意,他抱怨道:“襄王之所以去,是因為晉文公曾經打敗了覬覦王位的王子帶,故而心存感激,趙侯又做過什麼?”
趙侯為周室奪回了被鄭國強佔的土地,但周天子心中並無感恩之心,加上前年他讓人去致胙時,趙無恤竟然敢站著接納,這就更讓周王心生不滿。何況晉國至少是宗姬同姓,趙國卻是曾經為周人做牛做馬的嬴姓後裔,這就讓天子心裡更加彆扭了……
“趙雖然無益於王室,但若是趙國想要害周,實在是易如反掌……趙侯已經將天子會赴會一事告知天下人,若天王拂了他的意思,讓趙侯臉上無光,只怕趙國會對王室做一些不利的事……”
劉承說的可憐,周王匄也只能長嘆一聲,答應了這件事,誰讓能夠扶持周室的晉、齊跟滅亡沒什麼兩樣,而秦、楚、吳等又都成了趙國的手下敗軍,再也無法插手中原,這天下,已經沒人肯為周天子張目了。
從洛陽去黃池並不遠,只需要十天不到的時間,十二月中旬,恰好秦伯的車隊也已經到了北邙,於是周王匄便在劉、單二卿的陪同下,冒著細雪,在一片人聲馬嘶、馬車嘎吱和輪宮的呻吟下,緩緩東去。
在車上時,周天子依然長吁短嘆,哀嘆道:“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這天下之大,難道就再也沒有為予一人道一聲不平的人麼?”
周王匄不知道的是,對舊周禮一直保持忠誠的人,其實尚未死絕。
針對這件事,楚國葉縣,一位白髮垂鬟的老人憤怒地在他的《春秋》上用春秋筆法寫下了“天子東狩於黃池”幾個大字!
……
一瘸一拐,孔子之徒雕漆開舉著一卷竹簡,指著上面筆墨未乾的一句話,對等候在外的眾師兄弟大聲宣佈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