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63章 三千越甲可吞吳

越王勾踐十八年(公元前479年),二月十五日這天,被圍困兩年之久的吳城外郭終於陷落,僅剩下不到千餘人退守西南角的姑胥山。

越軍兩萬人歡呼著魚貫而入,卻見城內的屋舍和牆垣一般滿目瘡痍,這是越人用范蠡所制“飛石”攻城導致的。

但哪怕如此,他們也不打算放過劫後餘生的吳國人。

越國和吳國的仇怨太深了,周室分封子弟,太伯的子孫在丹陽一帶建國,後來又遷徙到梅里,號稱“句吳”,從那時候開始就不斷入侵太湖流域,蠶食越人的土地。越國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就是吳人向南壓迫,使得浙江會稽各部落聯合的緣故。這下好了,江東之地本就不大,卻擠了兩個國。從兩國年紀最長的老人記事起,他們就在各自君王的帶領下,在三江五湖間拼殺,沒有哪個吳人手裡沒有沾染過越人的鮮血,也沒有那個越人的家族部落不與吳有仇。

當年夫差攻破會稽,大肆擄掠越人財物,如今越國人也打算報復回去,徹底毀滅這座城池!

然而一點即燃的屠城舉動,卻被范蠡叫停了。

他拉著越王勾踐的馬車勸誡道:“當年夫差想要北伐中原,伍子胥勸他,說中原與吳國相比,習俗不同,語言不通,即使戰勝了趙國也不能長久佔領北方,征服了魯宋也難以驅使當地百姓。但是越國與吳國相比,接土臨境,交通便利,習俗相同,語言相通,這樣吳國若能滅越,治理越人來也相當便利。越對於吳如此,吳對於越也是如此。”

他坦言道:“以臣一個楚人的角度來看,吳人、越人,其實並無太大區別,說同一種語言,斷髮、椎髻、紋身,飯稻羹魚,喜歡劍,性格激動,輕死易發……”

“吳國之所以不能兼併越國,並非不能,而是夫差錯過了機會。現如今越國已佔領吳國全境,大王若想要兼併吳國,統治數十萬吳人,今日便不可屠城!何況夫差尚退守姑胥臺,吳城內外,吳人何止兩萬?若是屠城讓吳人拼死相鬥,恐怕還會給夫差機會……”

范蠡這是在為長久考慮,勾踐認為有道理,便禁止兵卒屠戮吳人,反而開始任用那些投降自己的吳國大夫,讓他們幫忙穩定城內秩序,為越軍站穩腳跟,繼續圍攻姑胥臺做準備。

吳城雖然被伍子胥修建得十分合理,也擁有巨大的府庫,被困期間還能在城裡空地上種糧食,奈何杯水車薪,城內餓了兩年,人人都皮包骨頭,有氣無力,越軍若不趕盡殺絕,他們自然願意俯首歸降。

范蠡將圍攻姑胥臺的事情交給洩庸、疇無餘、謳陽等越國將領,他則匆匆馳往吳城北部。

屠城雖然被范蠡阻止,但若以為越軍真的會對城內庶民視為同族,那是犯傻。一路走來,范蠡能聽到四面皆是一片婦孺的哭聲,越人雖然被下令說不得亂殺人,卻不妨礙他們在街巷裡四處破屋而入,對婦女施暴。

越人計程車氣很高這不假,但其中為君王為邦國雪恥的心理只能維持一時,之所以在過去兩年裡讓這批桀驁不馴的草澤之民聽令,勾踐可花了不少心思。

除了范蠡效仿趙國制度實施的軍功爵授田分奴隸外,勾踐還將吳國、越國那些無夫無子的寡婦都收攏起來,在越軍大營裡專門設定了一個女營,美其名曰”使士之憂思者遊之,以娛軍士”,也就是用這些寡婦來慰藉軍士,提高士氣,同時也能物盡其用,讓她們成為國家的生育工具。

這大概是最早的慰安婦制度,越人已經習以為常,每攻破一處城邑就有將吏組織著兵卒大肆劫掠婦女。所以范蠡也不指望越人真的能秋毫無犯,只能對此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三年吳國囚徒生涯,十年臥薪嚐膽的殘酷戰爭,已經讓他的血變得冰冷。

他連愛慕之人都能棄之不顧,何況這些吳人,饒其性命已經是莫大的恩賜了。

繞開了一隊追逐婦女的越兵後,范蠡的車駕馳入吳國守藏室中。

遠遠望去,守藏室的大門四開,牆垣坍塌,屋子的大梁和瓦片也不翼而飛,大概是被吳國人拆掉燒火做飯,或者拿到城頭禦敵了吧?

范蠡頓時一陣揪心,這裡放著吳國曆代的文書、圖籍,正是他此行的目的。萬幸,夫差和吳國最後一批貴族在退往姑胥臺時極為匆忙,還沒來得及將這裡一把火燒燬。

無視了官署外一隊越卒對地上一箱絲綢的瘋搶瓜分,范蠡步入其內,拾起了一卷不知被多少人踐踏過的竹簡,翻了翻後吁了口氣,對同來的越國大夫苦成說道:“比起宮室裡殘存的寶物錢帛,對越國而言,這些冷冰冰的簡牘才是真正的無價之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