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年六月,因為是盛夏時節,北方趙國酷暑難消,去年儲藏的冰已經沒了,正是最難熬的時候。鄴城長樂宮裡,趙無恤穿著清涼的絲綢,坐在榻上,皺著眉看南方前線送來的戰報的奏疏,而季嬴則在一旁剝著淮南送來的清涼橘子,送入他口中。
二人雖然已是年過四旬的老夫老妻,但關係依然如從前那般融洽,哪怕趙侯後宮裡多了西施和空同明珠二人,季嬴所受的敬愛卻半點未減。
也難怪有人暗暗議論說,這兩年裡,長秋宮隱隱有壓過長信宮一頭的架勢,若非樂氏夫人專心醫道,給了鄴城人無數恩惠頗得民心,若非趙無恤對太子看上去很滿意,處理軍國大事時常將他帶在身邊加以培養,趙人都會以為,正室夫人之位就快易主了……
這種想法,隨著徐君趙偃一天一天長大,而日漸熾熱起來。
但不管外面的人如何揣測即將到來的“奪嫡之爭”,長樂未央二宮內表面上一切融洽,尤其是趙侯在鄴城時,兩宮之間更是相安無事,兄慈弟恭。
畢竟哪一邊都明白,趙侯現在的心思,完全在南方。
在五月份時,淮南十四城不戰而降,大別山以東的群舒城邑,統統換上了趙軍的旗幟,幾乎每個城池都有五百到兩千不等的趙卒進駐。與此同時,趙國那支從未集中合練過的舟師也南下廣陵,駐紮在江北水寨內,抓緊訓練。
越國人堅信,趙國的舟師無法對江東造成任何威脅,在燒燬淮南船隻後,他們便橫弋大江。趙無恤也清楚一點,現如今趙國的旱鴨子水師,在大江裡強行開戰,純粹是給越人送去頭顱,故而佔領淮南後,他讓屈敖、徐承的五萬大軍不可冒進,抓緊時間訓練舟師,加強對群舒的統治。
五月中旬時,在對楚國的北線,趙國的十萬陸軍開始發力!
在這支伐楚大軍的統帥選擇上,趙無恤放棄了一向穩重的穆夏,命郵成為帥……
如今,一個多月過去了,趙軍在楚國的軍事行動已經取得成效,讀著郵成發回來請求援兵和糧食的奏疏,趙無恤忍不住對季嬴吐槽道:“我選擇南征統帥時,想到的便是穆夏、郵成二人。問他們說,需要多少大軍方能滅楚。穆夏回答,總共需要二十萬大軍,以及四十萬民夫運送糧秣。而郵成則跟我說,只要五萬人在淮南牽制越國,並在側翼提供協助,他統兵十萬變可滅楚國……”
“最後君侯選了郵成。”
季嬴笑了笑,她知道,趙無恤一向不喜歡後宮干政,現如今對她說這些,只是出於信任的抱怨而已,她不需要給出答案,只需要笑著靜靜聽即可,要如何處置軍政,她的夫君心中自有定數。
果然,也不等季嬴做出反應,趙無恤便一攤手:“然也,我當時覺得穆夏暮氣,他要的大軍和民夫,趙國短時間內根本湊不出來,於是便沒有用他,而讓年輕勇銳的郵成去放手一試……”
楚國在兩年前已經放棄了蠻氏、湛阪、西不羹等地,空其地遷其民,集中兵力,在汦水、潁水一線的魯陽—葉縣—東不羹—召陵。構建了第一條防線。
五月底份,郵成抵達前線後,認為魯陽、葉縣一帶楚國防禦很重,便讓三萬兵卒吸引楚將公孫寬,自帥七萬人將進攻矛頭瞄準了召陵。
他的決定是對的,召陵一戰,雖然留守的楚軍誓死守衛,卻終究寡不敵眾,被破開了一個大口子,郵成乘機長驅直入,連續攻破了潁、汝二水之間的頓、沈、胡等城邑,連葉公沈諸梁的弟弟也戰敗被殺。
郵成勝利後大為欣喜,認為楚國經過一場大亂後,果然沒什麼戰鬥力,便開始向西迂迴,打算先攻克上蔡,包抄駐守魯陽、葉縣的楚軍。
上蔡本來就是大城,在楚靈王時便能出千乘之賦,有兵甲五千,加上楚國統治這裡時間已久,邑民皆自認為是楚人,抵抗十分劇烈。恰在此時,來自南方的葉公帥申、息、左廣三軍抵達,這是楚國最為精銳三支軍隊,在平叛過程中久經歷練,戰鬥力遠勝楚國地方守軍。
兩軍夾汝水對峙,然而趙軍終究吃了不熟地形、長途補給的虧,楚軍塞汝水渡河偷襲趙軍兵營,然後佯裝戰敗,引誘趙軍追擊,在趙軍淌水過汝河時突然放開了上游用來堵塞水流的水壩,汝水濤濤,趙軍死傷數千。
此戰不利,加上補給困難,郵成遂帶著主力,退走沈邑,與楚軍夾著汝水對峙。
這時候,郵成便開始後悔他只帶十萬兵馬這件事了。趙軍此番出動的總兵力是十五萬,五萬在淮南,現在被越國人牽制住了,無法給他提供太大幫助,而汝水對岸的楚國人,同樣是舉國而來,以決死之心阻止趙軍前進,哀兵必勝,雙方旗鼓相當。
這裡森林丘陵遍佈,騎兵的作用無法發揮出來,而楚人也刻意避免正面決戰,反倒從各個森林小徑向趙軍發動無窮無盡的襲擊,使他們的補給遭受損失、一個月過去了,靠手裡這些牌,郵成沒什麼好辦法打破僵局,只好硬著頭皮,向鄴城請求增援,他很清楚,趙國的動員力量,只動用了一半,只要趙侯再派十萬人來,便可投鞭而斷汝水,以萬鈞之勢迫使楚人放棄疆土!
如今,這份奏疏傳回鄴城,讓趙無恤面色不太好看。
“我何嘗不想傾國之力南下?但你可知道,趙國這些年陷入了一個怪圈,疆域倒是越來越大,但可動用的兵力卻沒增加多少。”
從五年前的滅中山之戰開始,趙國實際控制的地域便如同吹氣球一般膨脹,中山郡、雲中郡、上谷郡、廣陵郡、洛陽、潁川郡、渭南郡、雍郡、淮南……近十個郡的地盤增長,卻短時間內無法提供兵源。因為那些郡要麼還沒完成編戶齊民,或是民眾心懷舊國,無法效忠趙國。這就意味著,非但別指望這些郡為趙提供人員,還要派出數萬忠於中央的軍隊去戍守,尤其是邊郡,更是需要內郡的兩倍兵力。
如此一來,趙無恤便詫異地發現,自己手頭能用的常備軍不加反減,那些戍守的負擔壓力,也要由內郡來負擔……
所以在去年打完秦國,在那邊留下兩個軍的兵力戍守後,按照慣例,徵秦時出動的郡兵會輪換休整一年,於是他手頭能用的河北、濟北、濟南、魯地、淮北的常備軍、徵召兵,加一起也只有十五萬了,全部都給了郵成、屈敖。
如今看來,光靠這十五萬人,是難以徹底伐滅楚國的,甚至連楚國的腹地都有點難以攻入。不得不說,雖然經歷了一場大亂,但葉公沈諸梁真乃人傑也,楚王章也是大膽,讓葉公同時兼任令尹、司馬,軍政大權獨攬,加上楚國貴族因為白勝而抱團,故而趙軍面對的,不是一個四分五裂各有散心的楚國,而是一個為了避免亡國之災,空前團結的楚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