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32章 士冠禮(下)

束髮完畢,正賓範鞅在洗盥(guan)後,從有司手中接過緇布冠,走到無恤席前。

緇布冠實際上就是一塊黑布,相傳太古時代以白布為冠,若逢祭祀,就把它染成黑色。

範鞅先端正無恤容儀,然後致祝辭說:“緇布之冠,意為汝具備衣食之能!”

隨後,便把緇布冠加於無恤之首。

贊冠人樂祁上前,為無恤繫好冠纓,始冠結束。無恤站起隨有司進入房內更衣,穿上與緇布冠對應的玄端服、黑色帛帶、赤黑色蔽膝,再出來向觀禮的眾賓客們展示。

隨後,是二加皮弁(bian),皮弁也叫做武冠,意為冠者具備基本武技。其形制類似於後世的瓜皮帽,用白色的鹿皮縫製而成,與白色下裳、黑色大帶、白色蔽膝的朝服配套穿戴,地位要比緇布冠尊。

最後,是三加爵冠,爵冠也叫做文冠,意為冠者基本具備知書達禮之能。

“爵”通“雀”,爵弁所用質料與雀頭的顏色(赤而微紅相似,故名。爵弁是協組國君祭祀等莊重的場合戴的,地位最尊。

範鞅也說出了最後的祝詞:“以歲之正,以月之令。鹹加爾服。兄弟具在,以成厥德,黃老無疆,受天之慶!”

當趙無恤穿著淺絳色下裳、絲質黑色上衣、黑色大帶、赤黃色蔽膝的爵弁服,出來向賓客們展示後,三冠儀式這才算結束。

一時間,廟宇和廳堂再次鐘鼓之聲大作。

“三加彌尊,加有成也!”

三次加冠,將地位最卑的緇布冠放在最前,地位稍尊的皮弁在其次。而將爵弁放在最後,每加愈尊,是隱喻冠者的德行能與日俱增。

賓客們也一同稱讚。君子之德美矣!

“三加彌尊,諭其志也!”

趙無恤被氣氛感染。也隱隱有些激動,前世他十八歲成年時,也就是平平淡淡地過了,哪有今天如此隆重的儀禮?

“華夏被譽為冠帶之國,禮儀之邦,我今日始知為士大夫之尊貴也……”

冠,是禮之始也。這是華夏男子的成人儀式,在行冠前。只能算作“孺子,童子”,行冠後,從此將轉變為正式跨入社會的成年人,同時,也獲得了正式的權利。

參政,領軍,受封,婚姻,都從冠禮後開始。

從今日起。他便是真正的男人了!

在三加冠告一段落,賜酒祝賀後,還有取字的環節。

賓賜表字。也就是正賓為加冠者賜以本名之外,供尋常稱呼的稱謂。

無恤定定地看著範鞅,開始期待他會如何選擇。

範氏家族底蘊深厚,範鞅也對詩、史、易、書都有涉獵,他說道:“無恤之名,出自泰卦,正所謂無平不陂,無往不復,艱貞無咎。勿恤其孚,於食有福。”

趙無恤微微一愣。他對君子六藝還算嫻熟,但是對艱澀難懂的卻是一無所知的。今日方才知道,自己的名,原來有這種內涵。

看來當年趙鞅為自己這個賤庶子取名,似乎也是費了一番心思的?

無恤卻不知道,趙鞅也沒好意思提及,他的名,其實是無恤的生母抱著他,請季嬴的母親幫取的。

沒有一馬平川而一點也斜坡也沒有的土地,也沒有一往無前而不返回的運動。在艱難中堅貞不渝就無過咎,不用擔心收成的孚信,肯定會收穫糧食來一飽口福。

凡事都有反覆波折,這大概就是這句話的主要含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