邑寺中,銅架燈燭被統統點亮,照亮了廳堂中央的長案。
熟悉地理的封凜望著案上那幅從本地府庫裡找出來,有些模糊的地圖仔細辨認,隨後食指指著上面的一塊圓點道:“旅帥請看,甄邑就在這,濮水之北的位置。”
在旁邊伺候的邢敖連忙將木頭刻的簡陋兵卒俑放到了上面,它上面用墨汁寫著鮮明的“趙”字。
封凜的手指向西移動:“甄邑以西,一直到都城濮陽間的一百二十餘里是濮北之地,這裡衛國城邑密佈。”
“甄地東面和北面情況複雜,正北方向一百里外是魯國的秦邑,東北五十里則是齊國大夫烏氏的廩丘,再往東數十里,又是魯國的高魚和城塞鄆城,以及方圓數百里的大野澤。”
邢敖也一一將代表各國軍力勢力的木俑放到上面,如此一來,原本模糊抽象的地圖便清晰明瞭了許多,“魯”“衛”“齊”的勢力在此間方圓百里內錯綜交匯。
卒長們的眼界只不過侷限在如何帶兵作戰上,面對這種形勢的分析並非長項,甚至連話都搭不上,所以還是趙無恤和張孟談兩人的獨角戲,他們只是跟著在一旁長見識而已。
張孟談凝神思索,分析道:“總之,甄邑附近是曹、衛、齊、魯勢力交叉的地方,河流川澤遍佈,還有大野澤的大盜活動。吾等之所以選擇攻略此處,除了它位於交通要道外,看中的便是與這四國的關係複雜,可攻擊衛國,可退入曹國、魯國,也可防備齊國。”
“西面的衛邑雖然數量眾多,兵卒不下五千,但卻因為馳援濮陽幾乎被調撥一空,剩下的守卒也因為晉軍隨時可能東進所以不敢異動,這些天甚至都沒發兵過來試探,暫時無甚威脅。”
“魯國現在與晉國是盟邦,秦邑雖然孤懸於齊地之內,卻是齊魯兩百年交戰中抵抗最頑強的一處,所以北面也可以暫時放心。如今要重點防禦的,卻是東面的廩丘,數日前他們就曾派輕車過來查探過……”
趙無恤攤開了趙鞅數日前派人送來的最新一份帛書:
“如今的情況是,晉國為了懲罰衛國背盟,包圍了濮陽城,卻圍而不攻,等待衛侯請平,大軍過萬,遮天蔽日,不是說停就停,說走就走的,我父還要五天才能來到。齊國要支援衛國,卻又不敢與晉軍正面交戰,便乾脆進攻魯國,理由是報復今年春季和夏四月時魯國兩次為晉攻齊,實則是圍魯救衛,想引誘晉軍東進,好解濮陽之圍。”
他沉吟道:“據訊息稱,齊國發動了一軍之眾,戰車五百乘,甲士三千,徒卒一萬。由兩位卿士國夏、高張所率,在圍攻魯國西鄙的高魚、鄆城一帶,距離此地不過百里,若是轉而西進,不到三日便能抵達甄邑……”
說到這裡,趙無恤頗有些無奈地攤手道:“若真是如此,吾等除了放棄此地,向西或者向南避讓,無別他法。”
聞言後,眾卒長紛紛發出了遺憾的嘆息聲,這些天有一座“自己的城邑”的感覺很是不錯,雖然街上的衛國人看他們的眼神以懼怕和不善居多。
要是換了是下宮,趙無恤面對萬人圍攻,也有信心搏一搏,發動國人抵禦還有成功的可能。但如今是在衛境,他們算是侵略者,想要暗懷不滿的衛國人配合著抵抗齊軍?這無疑是痴人說夢,趙無恤連讓他們持有武器都覺得不安全,說不定到時候就給自己來一出倒戈相向。
“如今,便只能看晉軍和齊軍誰先抵達此處了……”趙無恤頗有些苦惱,到手的鴨子若是飛了,這心裡可得遺憾難過上很長時間。
趙無恤這兩天急得唇角起了水泡,後世有句話叫富貴險中求,他和張孟談的這個計劃雖然走險,但到目前為止一直還算順利,只是衛人頑強超出了想象,而齊軍的進攻也太會挑時間了。
如今有萬餘敵人在百里外虎視眈眈,萬餘友軍也在百里外遲遲不來,甄邑彷彿成了風暴的中心眼,竟然平靜地渡過了第八天。
可到了第九天,在邑東巡視的虞喜卻傳來了一個糟糕的訊息,廩丘方向,果然有一支齊軍正在朝這邊開拔,目前已經到了三十里外
……
“人數多少!?”驚聞此訊後,趙無恤瞪大眼睛問氣喘吁吁的虞喜,他剛從三十里外徹夜趕回,連水都沒來得及喝一口。
虞喜在估測敵方數量上已經頗有經驗,便用乾燥的嗓音說道:“從旌旗和煙塵,還有隊伍長度判斷,不過一千出頭,兩三旅之眾,彼輩今夜在三十里外的青山駐紮,明日午後便能抵達甄邑!”
青山,甄邑東三十里,其山多林木,遠望一片青翠,有建在岡阜上的小邑,人口數百,兵卒數十,但卻易守難攻。他們拒絕了甄氏派去招勸降的人,依然打著衛國旗號。
趙無恤曾派田賁等人前去觀察試探過,但那險要的地形以及小邑精妙的地勢使得偷襲者無機可乘,至少要拉出三四百人強攻一天才能奪取。趙無恤當然不可能放心把這麼多人扔那去,只能選擇放棄,此時正好成了齊師進軍甄邑的前沿。
“就這一千多人,沒有後續的齊軍?”
“下臣已經派數騎冒死去了十多里外觀望,甚至接近了廩丘城外,此時也留了人在青山徹夜監視,沒有發現後續的大軍!”
“兵種組成如何,戰車多不多?”
“戰車只有十輛左右,其餘多是徒卒,披甲者不到一旅,佇列還算整齊,其餘一千多是散亂的徒卒,推攮著攻城的器械,有衝車有梯子。”
趙無恤不再言語,他雙手扶案,低頭望著地圖上從青山到甄的短短距離默不作聲。
蘇壽餘、伍井等卒長拱手請示道:“君子,吾等守城以待麼?”
“人心不齊,軍民不親,內外溝通,霎時可叛,此所謂危城,守危城則必陷,何況對方還有不少攻城器械,不若棄之。”張孟談踱步到了趙無恤身旁,小聲勸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