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一番討論,功臣集團和劉姓皇族的代表劉章、劉興居以及琅琊王劉澤,達成共識,乾脆一不做二不休,把小皇帝劉弘也殺掉,重新找一個姓劉的來當皇帝。
劉澤不是被齊王劉襄軟禁起來了嗎?怎麼會出現在這裡?有時候不得不服,薑還是老的辣!話說劉澤上了劉襄的當,被扣留在臨淄。他苦思冥想,尋思脫身的妙計,突然腦子裡靈光一閃,他想到了一個好主意。
他找到劉襄,騙他說:“你父親劉肥是高祖皇帝的長子,你是你父親的嫡長子,你是高祖皇帝正正宗宗的嫡長孫,大漢皇帝這個位子非你莫屬啊!朝中那幫老臣不一定這麼想。我願意到長安去說服他們。現在劉氏一族當中,就數我的輩份最高,我說話還是有用的。”
聽到這個話,劉襄兩眼放光。劉澤覷著劉襄的臉色,繼續說道:“所以啊,你現在把我留在臨淄,一點作用都起不到。不如把我送到長安,讓我替你說說好話,不是兩全其美嗎!”
劉襄急切想當皇帝,他相信了劉澤這番話,派人快馬加鞭把劉澤送去長安。望著越來越遠的臨淄城門,劉澤差點沒笑出聲,“小子!你還嫩了點。”
劉澤到了長安,果然受到重視,被邀請參加這次決定皇位歸屬的會議。畢竟劉澤身份擺在這兒,開國功臣兼劉姓諸侯王,論輩份是現任小皇帝的叔祖父。
在討論立誰來做下一任皇帝時,就有人提出來:齊王劉襄是高祖劉邦的長孫,應該做皇帝。
這個提議者是平陽候曹窋。曹窋是曹參的兒子,別忘了,曹參做過第一代齊王劉肥的國相。曹窋長期在宮裡任職,和劉章、劉興居年齡上接近,有父輩的淵源,又因為工作關係和兄弟倆有密切接觸的機會,他暗地裡成為齊王一黨不奇怪。
再者,曹窋在誅滅諸呂的政變中立了大功,卻沒有得到封賞,在漢文帝劉恆繼位後被免職,只掛個平陽候的名頭。推測原因就是曹窋擁護過齊王劉襄做皇帝。
曹窋話音未落,劉澤就跳出來反對,“呂氏就憑著他們是外戚,才能夠專權作惡,幾乎毀了劉氏天下。齊王的舅舅駟鈞為人兇殘,如果立齊王為皇帝,等於又扶植一個呂氏。”
劉澤的話正合陳平等人的心意。劉襄兄弟如狼似虎,已經成了氣候,有齊王系的一套班子,他們上臺,我們老兄弟還不得靠邊站!陳平等人順水推舟,附和劉澤的話,都說不能立齊王。劉襄就此與皇位擦肩而過。
或許是被氣的,僅僅一年之後,劉襄就病死了,諡號:哀王。實在太悲哀了,辛辛苦苦一場,到頭來,為他人作了嫁衣裳!
政治的最高藝術是平衡。最後被選出來的人,一定符合或者是相對符合各個派別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