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六十八章 君非少主臣

聽了周亞夫的話,劉啟哭笑不得。大是大非面前,怎能拘泥於小節?不講政治,缺少戰略眼光,我怎麼會提拔你當丞相!

周亞夫,也許你只適合做將軍。

“丞相,你的建議不實用。”沉默片刻,劉啟冷冷說道。

隨即,劉啟下令,封六位匈奴降將為徹候。

提到徹候,就不得不介紹周朝以來的爵位制度。

周朝實行五等爵制度,即公、侯、伯、子、男,統稱諸侯。這個是實實在在的封建制度,諸侯既有食邑,也有在食邑行使政務、經濟以及軍事的通權。

戰國以後,大爭之世。秦國變法,鼓勵征戰,為褒獎軍功,設立二十等軍功爵,至秦始皇吞併六國,廢封建,興郡縣,二十等爵制度完全替代周朝的五等爵制度。

二十等爵為:一級公士,二級上造,三級簪嫋,四級不更,五級大夫,六級官大夫,七級公大夫,八級公乘,九級五大夫,十級左庶長,十一級右庶長,十二級左更,十三級中更,十四級右更,十五級少上造,十六級大上造,十七級駟車庶長,十八級大庶長,十九級關內侯,二十級徹侯。

從一級到二十級,級別從低到高,斬獲敵人多少首級,相應取得何種爵位。規則明確,童叟無欺。這種制度上的優勢,轉化成秦軍強悍的戰鬥力。在戰國後期,秦軍號稱虎狼之師,橫掃六國。

徹候爵位最高,關內侯其次。兩者有相同之處,都有收入,爵位都可以傳給繼承者。不同的是,列侯的食邑固定在分封的一個縣或幾個縣的範圍內,小者五六百戶,大者萬戶;而關內侯的食邑不能稱為嚴格意義上的食邑,只能稱為食戶,按規定收取某地的若干戶的食租,戶數較少,五百戶的有,二百戶的也有。

漢初,封建制與郡縣制並行,完全吸收秦朝的二十等爵制度。直到劉徹即位,為了避他的名諱,改稱徹候為列侯。

周亞夫大丟面子,賭氣請了病假,不來上朝。

劉啟很生氣。什麼態度啊這是!你撂挑子不幹,我不求你,朝中有的是人。

當年九月,劉啟免去周亞夫的丞相職務,任命桃候、御史大夫劉舍為丞相。

插幾句話,新丞相劉舍是項羽的堂弟。劉舍父親項襄是項燕最小的兒子,楚漢戰爭後,歸順了劉邦,被封為桃候,賜姓劉。劉舍是第二代桃候,能做上丞相,說明項氏這一支混的不錯,沒受到打壓。

周亞夫帶兵打仗是高手,政治上就是低能兒。回家賦閒四年,沒向劉啟上書認錯,彙報思想,憋著勁跟劉啟槓上了。

劉啟等的不耐煩,召周亞夫進宮,宴請周亞夫,試探試探周亞夫的倔脾氣有無改變。

參加宴會的,只有三個人:劉啟、劉徹、周亞夫。

這是一場決定周亞夫命運的飯局!

內侍呈上菜品,端到周亞夫面前的是一大塊熟肉,沒有切開,也不給周亞夫準備筷子。

周亞夫當場發了火,衝著內侍,大聲道:“給我拿雙筷子!”

劉啟笑了,悠悠問道:“這還不能滿足你嗎?”

周亞夫一驚,似有所悟:皇帝賜肉,自己還沒感謝呢!眼睛只顧盯著沒有的。

“陛下恕罪。”周亞夫起身離席,摘下帽子向劉啟謝罪。

“起來吧。”劉啟擺擺手,沉聲說道。

周亞夫起身,沒再說什麼,肉也不吃了,拔腿就走,丟下劉啟和劉徹。

皇太子劉徹時年十四歲,他一直盯著周亞夫,這會兒才對父皇說道:“這個人必能做賊。”

“這樣心懷不滿的人,是不會臣服於少主的。”目送周亞夫怏怏而去的背影,劉啟若有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