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四女同時發出了驚歎的聲音,她們可是第一次聽人如此詳細的介紹麻將這種生活中再平常不過的牌類遊戲了。
在國內幾乎每五個人裡就有一個人會打麻將,甚至在某些地方,麻將的普及率達到了百分之百。但是就是這麼樣一個如此普遍的牌類活動,又有多少人在意過它的來歷和每一張牌其中所包含的內涵呢?
千萬不要小瞧這一點點的瞭解,麻將這個東西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部分,是一種瑰寶,是一種文化遺產。它能被稱之為國粹可不是隨口說說的。
它其實反應了當時社會的一種現象,一種生活狀況,也承載了那個年代的歷史。其實麻將包含的東西還有很多很多,要遠比陳豪為四女介紹的還要多的多。
如果真的想要拆開來細說,恐怕都可以讓郭德綱老師開一整期的坑王駕到了。
舉個簡單的例子,梅蘭竹菊的內容陳豪是介紹過了,但是梅蘭竹菊其實還可以引申出更多的東西來。
在中國文化中,形容高貴品格的詞彙有很多,除了梅蘭竹菊之外還有歲寒三友,而歲寒三友則分別是松、梅、竹。這其中梅和竹就佔了兩個。而松、梅、竹這三者所代表的特點和品格,想必小學生都應該聽說過。
但是就如同麻將很多人都會打一樣,很多人也都知道歲寒三友,但是有關歲寒三友的由來,又有幾個人能說的清呢?
相傳北宋年間,文壇大家蘇軾遭人迫害,被捕入獄。後因王安石等人幫助,才從輕發落,被安放到如今的湖北黃岡管制。
當時雖然免去了死刑和牢獄之災,但是蘇東坡依然心情低落。雖然有朋友常來看望,但是蘇東坡的生活卻很拮据。
無奈之下,蘇東坡憑著自己的名氣和人脈向黃岡官員借來了十畝地開墾耕種,用來改善生活。這塊地被當地人叫做‘東坡’,蘇東坡的‘東坡居士’名號也是由此得來。
除了耕種農作物之外,蘇東坡又在天地周圍蓋起了圍牆,造氣了房子,並自己取名為“雪堂”。
除了在牆壁上畫滿了雪花之外,蘇東坡還在院子裡種起了松竹梅這三種植物。
某個初春,一位友人前來看望蘇東坡,看著蘇東坡院子裡的情況打趣地問道:“你一個人住在這種全是‘雪花’的地方,不顯得太清冷了嗎?”
蘇東坡指了指松竹梅笑了笑:“風泉兩部樂,松竹三益友。”
意思是風聲、全聲是陪伴他的音樂,松竹梅則是他排解寂寞的三位好友。
而歲寒三友也是由此而來的。
當陳豪再次介紹完這個故事後,四女已經完全用崇拜驚訝的眼神望著陳豪,這讓他有些飄飄然的感覺。
曾幾何時,記得自己小時候,被父親強逼在練武的同時還學習這些枯燥乏味,又很生澀的東西時,陳豪每每都是痛苦萬分。還曾在心底想到,等自己長大了絕對不會逼自己的孩子學這些東西。
但是現在看來,自己還是很感激父親的。最起碼拿這招去吸引女孩子注意力,引得他們仰慕自己還是很管用的嘛!
其實隨著年紀不斷增長,眼界不斷開闊,思想不斷成熟,陳豪也越發地意識到這些中國傳統文化留存下來的東西真的是一筆寶貴的財富。
當現在自己無意中看到一些有關的內容,陳豪都會情不自禁地想要去多瞭解一些。陳豪明白,這是一種國人世世代代以來骨子裡的東西,透過一代一代人的影響。這種東西已經完全地深入了國人的骨髓。
這是別的只有區區幾十年或者一兩百年曆史的國家絕對不會有的東西。也只有像咱們國家這樣的千年大國,有著深厚文化底蘊的國家才會出現的情況。
這種文化傳承的東西已經成為了人們身體的一部分,而不再是普普通通的書本上的幾個字那麼簡單了。
為什麼很多外國人在來到中國,看到了中國的文化後會沒有理由地深深喜歡上?這是因為潛藏在國人體內和生活行為中的傳統文化的影響。這是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玄之又玄的感覺。
你的一言一行都透露著國人特有的文化積澱,哪怕是喝一杯早茶,提著鳥籠遛一個彎,或者見面和人打一個招呼問一聲好。這一言一行透露出的都是國人特有的文化積澱。
曾幾何時,陳豪也像別的上學的孩子那樣,討厭背誦那些佶屈聱牙的文言文。甚至覺得一個現代人去對古代人的文言文咬文嚼字實在是無聊至極。
當時陳昊很不能理解,為什麼高考還要考文言文的分析和理解。這些東西如果不是專攻文學研究,平時生活中根本就用不到嘛!
陳豪的這種想法,恐怕很多人都深有感觸。但是隨著思想越來越成熟,陳豪明白了,上學時學習考試文言文並不單單是打算讓孩子們以後在生活中說話使用文言文,或者讓每一個學生將來都成為文學研究者。
這麼做其實也是一種讓學生們接觸和了解傳統文化的一種方式。以一種孩子們察覺不到的方式,讓咱們的傳統文化打入孩子們的骨髓裡,有點像潛意識催眠那種感覺。
不管別人怎麼看待這個問題,至少陳豪是這麼認為的(筆者也是這麼覺得的!)。
最起碼一點,你多瞭解一些這些東西,你肚子裡的貨也會多一些。以後在一起聊天時,總比張口閉口三殺、五殺的要強吧?
只是很可惜,似乎現在的年輕人對於傳統文化的東西的關注越來越不如前。記得以前,陳豪的朋友們說話打屁時,還能時不時蹦出兩句詩詞歌賦或者歇後語什麼的。
但是現在的孩子恐怕用的最多的就是網路流行詞彙了。
這種現象其實並不能說是現在年輕人的素質不如以前,或者說教育不行。
其實國家的教育還是十分用心,並且課程只比以前更合理。只不過也許過度的填壓會讓孩子對學習這些東西越發地排斥使得他們從心底產生牴觸情緒。
另外一個就是現在的網路太過發達,資訊量也太大。孩子們會不自覺地就受到這些東西的影響,從而演變成了現在撿了芝麻丟了西瓜的現象。
想到這裡,陳豪不由地深深嘆息了一聲。
即使再瞭解陳豪,樊易柔也是不明白陳豪為什麼會露出這樣的表情:“陳豪你怎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