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打便打吧!”董建國一抹嘴:“我也休息夠了,看你的樣子,似乎即使是我們聯手也不在乎了?”
“然!”白起硬邦邦地說道:“與汝等交手乃吾之榮幸!”
“老規矩!你主攻!”陳定安對著董建國點了點頭道。
陳定安這麼說並不是隨意而為,兩人畢竟是多年好友加對手。除了彼此的切磋對練之外,也曾經無數次聯手和其他武術界的高手交手比試。兩人相識多年,互相對於各自家傳的武學都有深刻的瞭解,在默契上自然毋庸置疑。兩人的聯手已經不能用一加一大於二來形容了。
舉個簡單的例子,雖然董建國和陳定安雖然在年輕一輩中可以說是鮮有敵手了,但是如果遇到那些正值壯年的武術家,比如陳定安的父親還有董建國的父親,以及和他們父親平輩的高人。他們倆的本事在一對一的時候就有些不夠看了。
畢竟那些人都是成名多年,習武時間可是兩人的一倍還多。即使天賦不如二人,但是架不住時間的磨練。俗話說拳怕少壯棍怕老狼,別人依靠多年的經驗和老道的出招方式就可以收拾掉二人了。
但是如果是董建國和陳定安兩人聯手,即使是兩人的父親都不敢有把握能戰勝他們。這也是陳定安和董建國無比自信的原因。
而兩人的配合一般都是以陳定安為輔,董建國為主的攻擊模式。
這倒不是因為董建國的實力比陳定安高的緣故,其實真要算起來,董建國是不如陳定安的。但是兩人聯手並不是誰厲害誰主攻,而是看誰更適合而已。
董建國畢竟練得是硬派的洪拳,走的是至剛至陽的路線。而陳家武術雖然也有那種剛猛的型別,但是陳定安所學的型別比較駁雜,更像是博眾家之長。他這樣更適合從旁輔助董建國。不管是擾亂敵人,還是幫助董建國進行防守都能遊刃有餘。
而且兩人的性格,因為董建國更衝動一些,適合主攻。而陳定安比較謹慎,考慮事情也比較全面。所以造就了兩人聯手對敵時的模式。
兩人在戰鬥中根本不需要去過多的交流,一旦定下來了方案,在和敵人交手時只需要簡單的眼神交流就能明白彼此心中的想法。
兩人的聯手攻擊也並非是一成不變的,兩人也會根據情況適當地進行變化。比如時機較好時,陳定安和董建國也會互換角色,由陳定安來進行主攻,董建國來輔助策應。
所以在面對一般的對手時,兩人親密無間的協作,會讓對方感到無比頭疼,難以應付。往往很快就會敗下陣來。
但是如今的對手可不一般。不管他到底是不是那個傳說中的白起,至少對方的實力是擺在那的。能把董建國刷的團團轉的對手也絕對不是兩人聯手能夠輕易解決的。
董建國雖然嘴上說的很硬氣,攻擊的也很豪邁,但是其實他的內心還是有些打鼓的。畢竟透過之間的親自交手讓董建國意識到了對方的強大。只不過因為有了自己無比信任的夥伴在側,讓董建國安心了不少。
而陳定安對於對方的真切實力並沒有直觀的體會,只是知道對方一定不簡單。但是他並沒有表現出過多的擔心,這種不在乎似乎並不是基於對自己實力的自信,而像是有什麼其他的原因一般。
董建國自然感覺到了這細微的差別,不過他很疑惑莫非陳定安有什麼好的對策嗎?不過動腦子這種事情向來不是自己擅長的,以前應敵之策都是交給陳定安來負責,自己只需要照做就好了,今天自然也不例外。
有了陳定安的輔助,董建國也不再像之前和對方交手時那樣被動。雖然從整體局勢來看,對方在應對兩人聯手攻擊時依然顯得遊刃有餘,但是至少自己不至於再連對方的衣角也碰不到了。
有好幾次兩人默契的配合讓自稱白起的傢伙疲於躲避,至少到現在交手的情況來看,自己身上沒有再增添新的傷口了。
不過陳定安和董建國內心都很清楚,那是因為對方並沒有拿出全部實力來應對二人。自始至終,對方都只用了一隻手在和兩人過招。更別提他腰間掛著地那把長劍了。
在陳定安還沒有出現之前,董建國就對於白起腰間掛著的長劍有著很濃厚的興趣。他很想看看那是一把什麼樣的長劍,還有對方在持劍在手之後又會有怎麼的變化。
白起腰間掛著的長劍是收在劍鞘裡的,從外觀來看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就和博物館裡陳列的春秋戰國時期的青銅劍造型相差無幾。
根據外觀來看,劍的整體長度大約只有六十厘米,算上刀鞘也不過七十而已。
但是就是這樣一把毫不起眼的劍,給了董建國還有陳定安莫大的心理壓力。他們敢肯定,那把背在腰間的劍絕對不是一個擺設或者是耍酷用的裝飾品。因為那把劍無時無刻不向著周圍散發出一股另人毛骨悚然的寒意。
就好像是神殿俠侶裡古墓派的寒玉床一般,即使隔著老遠都能讓人感受到冬日的嚴寒刺骨。
三人的打鬥仍在繼續,並且節奏是越來越快,以至於那些陳定安帶來的安保人員根本就沒有插足的餘地。
他們已經不是第一次見過陳定安出手了,要知道在加入陳家安保隊之前,每一個人都和陳定安切磋比試過,而結果自然不言而喻。
但是他們卻並沒有見識過自己的少爺拿出全部實力來應敵。這一次他們算是見識到了,並且他們也意識到了那個讓少爺拿出全部實力的對手有多麼的強大。
在一個當口,陳定安和董建國的聯手攻擊再一次被對方給破開,並且被擊退數步之外。而在這時,白起終於將自己的手搭在了腰間的劍柄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