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朱雲笙,是大明朝的嫡公主,封號“靖安。
在我爹做皇帝的時候,我的身份非常尊貴,在整個大明的女子中,也就我的兩位嫂嫂可與我並論,然她們聖眷榮寵則遠不及我。
我的童年非常幸福,只因我降生時父親便已登上帝位,老一輩的恩怨於我沒有半分牽扯。
父母對我寵溺無比,三個哥哥則對我愛護有加,我稱得上是在蜜罐中長大。
我的四哥是謙謙君子,是字面意義上的好人,也因為這一點他吃了很多虧,即便他是尊貴無比的皇太子。
我六哥則是個偽君子,雖然他對我也非常好,但因其成日搬弄是非,所以母親不喜歡他,連帶我也對他有成見。
然而,我的十三哥,我以為愚笨魯莽的十三哥,則是真正的高明人物。
十三哥愚笨和魯莽,都不需要找證據,因為他前十來年乾的那些事,有太多可以當作佐證,其中許多我還親身經歷。
我被十三哥瞞過了,但我並不覺得自己蠢笨,畢竟爹孃這般聰明聖智,最終還不是被他瞞過了。
當然這裡也還要提一下我的侍讀,我覺得她們是真的聰明,否則豈會早早就盯上了十三哥。
而這其中,又以我十三嫂最是厲害,憑本事把我十三哥迷得神魂顛倒。
一個失怙之女,愣是把我那位表姐我母親的親侄女,從王妃擠到了側妃位置,自己成了我嫂子也就是襄王妃。
老實說,他們兩口子真是天造地設,一個裝傻一個賣乖配合可謂天衣無縫,愣是沒讓其他人生出警覺。
而等察覺其心跡時,襄王府已成了龐然大物。
尤其是我這位十三嫂,那真是心長在了心眼兒上,母親那般聖明之人,也被她哄得多番稱讚,引以為諸兒媳中最親。
我甚至猜測,十三哥前後的轉變,也是因為她所挑唆。畢竟情況從正統十年開始不對,而那年正是他們相遇的時候。
當然,我察覺十三哥志向,是個很漫長的過程,在此期間我也在逐漸成長,從不諳世事的孩子變成了待嫁的姑娘。
也是在這一過程中,我身邊的侍讀一個個的離開,而她們的去處也是驚人相同,都住進了襄王府的內宅。
在這些侍讀中,我最要好的朋友是黛玉和湘雲,只因她二人陪我最久,相處的時間也最長。
我初見黛玉時,只覺她文文弱弱,卻欽佩她的學識。
而她則驚訝於,我這皇家嫡女竟如此“粗陋”,但後來她也被我感化了許多。
正如我那十三嫂所言,見賢思齊焉……她們見了我這般“賢德”之人,思與齊焉也是極正常的事。
相比於黛玉,湘雲要更活潑好動一些,所以我和她玩得最好,甚至可以說比跟黛玉還要親密些。
只可惜,她們最終還是離我而去了,雖然只是隔了一道宮牆。
自己的侍讀全被十三哥拐走,我覺得我活成了笑話。
但我並不真的生氣,因十三哥確為天下少有的豪傑,連我這嫡親的妹妹也飽含仰慕。
而當我到了將笄之年時,這一點對我來說則要了命,因為別的男子都顯得太平庸了,即便父皇列出的人都是大家嫡嗣,我也一個都看不入眼。
所以,我對選駙馬一事甚為排斥,這讓父皇母后憂心不已。
直到有一天,我在十四哥王府馬球場上,遇到了讓我稍微心動的人。
這個人叫梁毅,家裡只有最低的爵位,按理說我跟他很不般配,但是我最終就是選定了他。
從這一點來說,我是向十三哥見賢思齊了,好在爹孃最終成全了我。
也是在我成婚之後,三位兄長之間爭鬥越發激烈,讓我真正明白了所謂“奪嫡”,絕非只是簡單的兩個字。
但後來發生的事證明,我還是想得太簡單、太溫和、太天真了。
正統十七年,母后病倒了,彼時十三哥遠在西北萬里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