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三百零三章 歸隱山林(大結局)

趙有仁怒哼一聲,語氣冰寒道:“既然你拒不認罪,那朕也就不會在留情面了。來人,把劉大海拖下去關進天牢,擇日押赴午門。”

劉大海渾身顫抖不止,哆嗦著語帶哭腔道:“陛下,陛下,下官知罪,下官知罪了!”

“哼,沒出息的東西。”

福王嫌棄的看著劉大海,身子使勁朝旁邊挪動。

劉大海頓時如同被戳到了痛處,對著趙有仁磕頭後指著福王道:“陛下,這一切都是福王讓下官做的。包括之前的趙順和方大人之間的恩怨,也是福王指使在下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後來王爺更是心狠手辣到要殺掉方大人解恨,這才想出了一系列的毒計!陛下,下官是被連累的啊!”

聞言,趙有仁還沒說什麼呢。福王立刻就不幹了,忽然在御書房裡騰身而起,一腳就踹中劉大海的肩頭,將之踹得重重的摔倒在地後怒氣衝衝的指著他的鼻子道:“劉大海,你休要血口噴人!若不是剛開始趙順和你之間摻雜了那些亂七八糟的事情,你以為本王吃飽了撐的會和你同流合汙?如今你為了活命竟然顛倒是非,把所有的屎盆子都往本王腦袋上扣?真當本王的腦袋看起來就大嗎?”

福王越說越是氣憤,接連用腳踹著倒地不起的劉大海,直把後者踹得哀哀求饒仍不罷休。

“夠了!”

趙有仁橫了眼在旁邊抿著嘴憋笑看熱鬧的方正,怒斥道:“趙有財,你給朕跪下!”

方正意猶未盡的咋摸咋摸嘴,有些**道的笑了。

福王重新跪下後,趙有仁長嘆口氣道:“現在朕要告訴你一個壞訊息,遼王於一月前在紫荊關外暴斃。因為他綁架了沈從山的兒子,打算逼著沈從山開啟紫荊關大門,從而好帶兵南下一路打到京城來逼朕退位!可是讓他沒想到的是沈從山表面上裝出妥協,私下裡卻暗中設下了毒宴。”

福王聞言驚得呆若木雞,愣愣的看向趙有仁久久無語。

趙有仁似乎也被觸及到了傷心處,閉上眼深深嘆息道:“為何你們一個二個都要造朕的反?先是太子,接著是遼王,如今就連你這個一向最為乖巧的三弟也不讓朕省心?罷了,既然你們全都一心求死,朕就成全你們吧!”

趙有仁揮揮手,侍衛上前將震驚到無以復加的福王和哀哀哭求的劉大海架起,正要走出御書房大門時,卻聽身後悠悠傳出陛下低沉的話語:“看來自古君王都只能是孤家寡人......”

兩日後,經過無數能工巧匠裝扮得喜慶無比的紫禁城出現在所有人的面前。雕樑畫柱間早早就掛滿了大大小小的紅燈籠,在寒風瑟瑟的冬日裡如同一顆顆掛滿果實的柿子樹。無數穿著紅色或紫色衣衫的宮女宦官在皇宮裡進進出出,忙碌間將整個皇宮打扮得更加喜氣洋洋。

當然,皇宮今日的喜氣並非因為其他,而是趙有仁的六十大壽到了!

金鑾殿上,趙有仁威嚴的坐在龍椅上。身側則躬身站著一名年邁的宦官,此人不是別人,正是一直伺候在側的萬安。

偌大的殿堂裡此時人滿為患。不過畢竟是在上朝期間,眾人很有素質的沒有如同逛鬧市般吵吵嚷嚷,而是都很安靜的一個個自己找到位置站定,靜靜的等待著皇帝下令朝會開始。

方正被特意允許參加朝會,並且萬安親自為他安排了一個很不錯的位置——六部尚書的身邊!

那裡原本是太子所站之處,此時卻空無一人。在趙有仁的安排下,萬安特意把這個位置安排給方正,其目的不言而喻,為的就是在這天當著所有人的面公開其身份!

可讓趙有仁和萬安無奈的是,方正在看到這個位置的特殊性後,第一時間並沒有受寵若驚,恩,不,準確的說沒有受寵而已,驚倒是真的驚嚇到了!

不顧萬安的勸阻,方正趁著大臣們進入金鑾殿的混亂期間,立刻一溜煙的跑到最後面的一個角落站定,並且很滿意的看了看身邊那合抱粗的大柱子。

恩,待會如果這些人之乎者也長篇大論,那就乾脆靠在這裡睡覺好了。方正如是想著。

朝會並沒有因為一個人位置的改變而停止召開,反而一如平常那般順利。

大臣們在接連稟報了各地百姓的民情之後便是一番討論,針對各個地方的問題因地制宜的制定一些實質性的政策出來以方便地方官員施恩於百姓。待的討論結束後,大臣們紛紛抬眼看向側立在旁的萬安,似乎等待著他宣佈什麼重要訊息。

不出所料,萬安一抖拂塵站出身,悠揚的聲音響徹大殿:“陛下有旨,今天下太平,百姓安居。朕如今已至花甲之年,自覺精力一日不如一日,且常常有夢魘相伴,攪人清夢。遂決意召回流落民間多年的大皇子,冊封為太子,並且在朕大壽之日禪位!”

“譁!”

眾大臣一時間驚得嘴巴都合不攏了。在他們想來今天是陛下的大壽沒錯,等的就是萬安出來宣佈這件事。接下來眾人無非就是一一上前恭賀陛下壽誕,然後獲得賞賜。最後大家在陛下組織的歌舞昇平中喝個酩酊大醉,該回家的回家,該逛青樓的逛青樓。

可讓他們沒想到的是陛下竟然會丟擲這等讓人震驚的訊息!一時間所有人都不知道該說什麼了,只能愣愣的看著首座上的趙有仁。

其實整個金鑾殿裡還是有那麼幾個人是清醒的,其中自然包括站在皇子位上的二皇子趙文傑。

按道理說太子身故之後,他這個二皇子是最後希望榮登大寶的。可這傢伙被姐姐從小欺負長大,已經養成了唯命是從的性子,自己壓根都沒有一點主見。所以趙有仁權衡許久之後,認為這個兒子已經廢了,只能另想它法。所以才有瞭如今忽然間冊封方正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