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鵝館。
兩人過來的時候,看到遊客們排隊散開,站在路邊的黃線後,把道路中間空出來,互相議論著什麼。
唐曉欣猜測道:“難道是企鵝巡遊?”
錢可可興奮道:“哇,那咱們來的時候剛好啊!”
正說著,前面的拐角處人聲沸騰起來,有人喊道:“來了來了!”
穿著工作服的飼養員排成一排,倒著行走,在前面帶路,後面出現了一群斑嘴環企鵝。
向後舉著自己的翅膀,邁著小腳丫,大搖大擺地走了過來。
姿勢憨態可掬,一邊前進,一邊左右轉著腦袋,好奇地望著遊客們,彷彿幼稚園的小朋友出來郊遊。
不同的動物,恢復營業後重新見到遊客的反應也各不相同。
像小熊貓這種比較膽小的,顯得有些警惕,大熊貓極為淡定。
企鵝則是表現出來新鮮好奇的態度。
看到企鵝們一搖一擺前進的可愛姿態,小朋友們不禁發出了一陣興奮的歡呼聲!
大人們也被企鵝萌萌的樣子逗笑,“咔咔”一頓拍照。
“寶寶們好可愛啊!”
“哈哈哈哈太好玩了!”
錢可可好奇道:“這些企鵝是怎麼訓練出來的?排成隊前進,好神奇哦。”
唐曉欣之前來動物園的時候,聽飼養員講解過這個問題。
解釋道:“這個其實不需要訓練,只是利用了動物的本性。
動物有一種本能,就是跟自己種類不同的動物保持一定的安全距離,只要在安全距離內,它們就不會亂動,如果對方進入安全距離,就會移動來保持足夠的距離。
你看這個企鵝巡遊的隊伍,前後都被飼養員夾著,相互隔了一段距離,飼養員就可以透過自己的移動,來讓企鵝按照設定好的路線前進。
如果太靠近企鵝,它們可能就會逃跑。”
就像魔術師的表演一樣,不知道原理覺得很神奇,但是把手法揭露出來,就覺得普普通通。
錢可可點點頭:“原來是這樣!”
其實不光是企鵝巡遊,平時飼養員打掃籠舍,或者閉園時把動物趕回後舍,用的也是這個原理。
不過這個方法僅適用於不那麼危險的動物,比如梅花鹿、傻狍子、丹頂鶴,獅子老虎之類的還是透過食物引誘。
驅趕的時候兩人一起跟在動物屁股後面,或者一人拿個掃帚,把掃帚舉起來,抬起腳,左搖右擺,一個人起到兩個人包夾的效果。
需要注意保持距離,動作慢一點,不然動物可能緊張恐慌,慌不擇路逃跑中撞牆上受傷,或者急眼回頭攻擊飼養員。
怎麼樣保持恰如其分的距離,琢磨動物的心態,其實還是挺考驗飼養員操作,還有對於動物熟悉程度的一件事情。
企鵝們搖搖晃晃地前進著!
後排的飼養員,身體微俯,手對著落在最後的胖企鵝後腦勺輕輕揮了一下,讓它往前走一走。
不過胖企鵝被催了一下,似乎不高興了!
翅膀猛地往後彈了一下,把飼養員的手拍開。
那意思似乎是在說,要你催嗎,莫挨老子!
吧嗒吧嗒往前走了兩步。
“哈哈哈哈哈!”
“有脾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