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二章 建立商洛根據地(二修改版))

商洛山絕不能關起門來練兵了,必須把饑民這股洪流收為己用。此時不收民心,更待何時。

李自成馬上召集宋獻策,劉宗敏等開會,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大家。要想把饑民收為已用,必須先解決他們的吃飯問題。

而要解決他們的吃忽問題。只的一條路,那就是——打擊豪強。

這辦法雖老,卻是解決一切的最有效,最直接的辦法。

因為社會矛盾已經尖銳到你死我活的程度,靠改良已經根本不能解決問題了。而那些大官豪紳,根本不可能把自己的土地,家財拿出來救濟饑民。

會議商量的最後結果是,迅速吸饑民入商洛山,打出旗號,為活下去而造反!、

一個月之內,李鴻基吸取了兩萬災民進商洛山,他也進攻了附近三個縣城,大開糧倉,開倉放糧。附近幾個縣的農民紛紛響應。周圍三個縣的縣令全部逃跑。陝西震動。因在戰鬥中用到了火槍,李鴻基的真實身份敗露。與此同時,崇禎也在北京調集所有火器匠人,由那五個匠人做指揮,開始大批次生產火槍。

當時,崇禎透過很多人瞭解到,李鴻基的火槍確是威力極大,比以前軍中的火器實用得多。崇禎最近專門研究了一下火器的事,他發現,除了李鴻基的火器營的火器外,其他真正能用在戰場上的火器威力極小。別看一說軍中配備什麼三眼銃多少隻,佛朗機多少臺。但真正用到戰場上,幾乎看到不什麼作用。比如,他研究到他爺爺,也就是萬曆年中國援朝和日本打的戰瘦,中朝軍隊與日軍在朝鮮進行了幾乎是當時所有兵種的較量。戰爭最終的決定因素包括雙方軍隊的規模大小、後勤保障是否順暢以及國力的強弱,火器運用水平不在其中。日軍是先被壓到海邊,然後被拖垮的。應該說他們在修建城堡並據此運用火槍的能力上,比中朝聯軍高了不止一個檔次。日產火槍的製造水平也佔優勢。而明軍雖號稱擁有龐大數量的火器,對付日軍的城堡並沒什麼好辦法。幾次會戰都是傷敵不及八百,自己傷亡一千。戰事一直拖到日本人耗不起了,加上木下藤吉郎突然病故,只好撤退了事。這也可以從側面反映出明軍火器的確實水平,還有就是薩爾滸大戰,火器裝備後的明軍第一次與強悍的馬上民族的軍隊展開對攻。此時的明軍有戰爭經驗,兵是精兵,將是良將,火器裝備充足,人數上佔優勢。兵分四路,俱非弱旅,左右呼應,齊發進擊。結果如何呢?女真人人的領袖努爾哈赤口占一偈曰“憑爾幾路來,我只一路去”,女真軍隊於是一路向前,幾天工夫明軍被殺得乾乾淨淨。事後有人說軍統帥的戰略有誤,分兵四路乃兵家大忌云云。但是大明軍分兵後的幾路人馬,各自都配有有戰爭經驗的統帥,也都有與女真軍隊一較高下的戰力,單從人數上來看也並非不堪一擊。而女真軍隊可以一戰再戰,每戰必克,充分說明沒有遭受到重大的殺傷。這場會戰中的前兩場戰鬥是硬碰硬的廝殺,自己大明軍部隊有充分的時間和空間動用他們的火器以及相關裝備,如動用偏箱車結成車陣。然而弓馬嫻熟的滿洲軍隊在較量中卻絲毫不落下風,從容地證明了明軍昂貴的火器不如女真兵的騎射突擊好用。當然啦,明軍也確實倒黴,努爾哈赤圍攻杜松軍時突然天降大霧,對火器發射不利,點起火把來照明吧,火光處便是箭靶子,杜松一部於是被殲。話說回來,兵者既為死生之大事,作戰不力大約不可以用戰場上的突發狀況來推咎。何況餘下來的幾場戰鬥,明軍的火器有什麼出色的演出。總的來說,薩爾滸一戰的失敗,暴露裝備了大量火器的明朝軍隊作戰效率的低下。崇禎研究好多天後確認,他看到軍中報上來的一些資料,只是明軍將領領餉的證據,是騙他掏錢的賬單。真正實用的,還是戰場上看到的有用的東西,聽說,錦衣衛去收火槍營的槍時,就很吃了他們的大虧。火槍連射威力極大。於是,崇禎決定馬上造出李鴻基製造的火槍來。

畢竟中央集權,人力物力集中,三個月後,就生產了五千支火槍。這些火槍從北京送往陝西,與此同時,崇禎命陝西總督楊鶴,巡撫洪承疇馬上組織人馬,等火槍到達後,速速剿滅李自成。北京這邊一有行動,他們留在北京的情報網馬上啟動。北京方面的訊息也送到李鴻基這裡。他們不但得到崇禎運火槍到這裡的信,還能得一個訊息,那就是袁崇煥被明升暗降,給軟禁起來了。遼東方面戰事吃緊,皇太極讓蒙古科爾沁、阿魯、扎魯特、巴林、敖漢、奈曼、喀喇沁、土默特等部,率領兩萬餘人前來會師,女真兵過舊遼陽河,軍分兩路並進,命貝勒德格類、嶽託、阿濟格等率軍兩萬,由義州進發,屯於錦州大淩河之間以俟。皇太極自將大軍由白土場入趨廣寧大道,約六日兩軍會於大淩河。皇太極採取圍城打援的方法,包圍了大淩河城(遼寧錦縣)

城內祖大壽被困。明朝正派孫承宗前去營救。

北京形勢現在十分緊張,但是,崇禎最緊張的還是李鴻基,細作探到,溫體仁曾在朝堂上對崇禎說:“攘外必先安內。關外形勢雖緊張,畢竟是癬疥之疾,而李鴻基,才是心腹大患。朝內黃宗周卻說應先想法救遼東,因此事,他和溫體仁在朝堂上幾乎打了起來。後來,還是溫體仁的話佔了上風。崇禎急命,楊鶴,洪承疇務必消滅李鴻基。這兩人接到聖旨後,兵分三路,從東西南三個方向殺過來。楊鶴在西,從西安出發,現在已經到了藍田一逼,約一萬三千人。洪承疇在東,從商州一帶趕來,這一路人馬一萬人。延綏東路副總兵曹文召從南面的武關殺過來,約帶七千人。三路人馬加一起共三萬人馬,氣勢洶洶殺奔商洛山。

李鴻基馬上召宋獻策等研究對策。從人力對比上,明軍三軍萬,而李鴻基他們現在才八千人。除五千人訓練了了三個多月,其他是新召上來的農民軍。而他們原來的火槍已經不是獨有的技術了。所以,從力量對比上,明顯處於劣勢。但他們卻佔了地利,商洛山地勢險要,群山環抱,易守難攻。而且大多數人是因為李自成才活下來,所以都肯為李自成拼命。

在商議中,,宋獻策提出一個辦法:採取誘敵深入,待其疲憊而殲滅之的作戰手段,

他這辦法,使李自成極其興奮,因為,這方法正是紅軍第一次反圍剿時的方法。記得第一次反圍剿,當初蔣介石也是調了許多人馬,來圍剿紅軍的根據地,當時紅軍並沒有和蔣介石的軍隊爭一城不池的得失,而是以小股軍隊誘敵,利用熟悉的地形,牽著敵人的鼻子轉圈子。等敵人人困馬乏之際,早已經埋伏好的大部分突然出擊。粉碎了第一次圍剿。記得當初**還賦了一首詞。

漁家傲

萬木霜天紅爛漫 天兵怒氣沖霄漢 霧滿龍岡千嶂暗

齊聲喚 前頭捉了張輝瓚

兩十萬軍重入贛 風煙滾滾來天半 喚起工農千百萬

同心幹 不周山下紅旗亂

想當初**豪氣干雲,以四萬兵力,落後的武器裝備,打敗敵人十一個師另三個旅的進攻。而且,商洛山區群山環繞,作戰空間很大。大可誘敵深入。

另一方法,是劉宗敏提出的,收縮兵力,利用商洛山的險要地勢,分兵把守,利用地利消滅敵人。他是根據多次被攻的經驗得出的結論。 據險而守,就是比進攻容易。在通常情況下,據守的一方,能消滅十個到兩十個同樣水平的敵人。

劉宗敏的想法得到大家一致贊同。大家都覺得,已方兵同明軍相比,戰術和戰鬥力都不行,況且還有許多家屬在這裡,根據沒法帶大家一起轉移,若只軍隊轉移,怕這些家屬落入敵人之手,明軍一貫殺良冒攻,何況對這些家屬,只怕會用極其殘忍的手段對付這些家屬。而且若明軍利用這些家屬來要挾大家,軍隊就會士氣崩潰。這幾天,一聽要打大仗,無數百姓都來探聽風聲,大家都怕被官軍攻進來,這些人要被以通匪之名全部殺掉。在這種情況下,許多將領都主張把讓百姓移到商洛山內,找合適的地點據堅死守。

但劉宗敏也知道,據守死守本身就具有被動性的特色,在攻擊方向、時間上及某個方向的強度上,只能處於被動迎接。而且,一旦攻破一個方向,整個 局勢就會逆轉。

兩人為執行哪種戰法議論不決,李自成會想出一個大膽的提議來。因敵人兵分三路,我們可一方面轟轟烈烈把百姓往商洛山中轉移,造成據險死守的假像,同時,因敵兵分三路,從東,西,南三個方向而來,互相之間距離遠,而官軍通常行動遲緩,且從兵力上看,楊鶴這一隻兵力較強,洪承疇很是狡猾,可派一隻三千人的軍隊,晝伏夜行,埋伏在一曹文詔軍隊行進的路上,在武關往商洛山的半路上,約五十里左右,有一個地方叫桃花鋪,從桃花鋪再往商洛山來,是白羊店。此間山高林密,我們的三千人,就可埋伏在其中一個地方,突然吃掉其中他這一隻軍隊。這樣,就可以打破敵人的合圍之勢。再迅速返回,從白羊店往商州有一條小路,可悄悄從這條小路出發,尾隨於洪承疇的兵後,東面的馬蘭峪地勢險要,是通往商洛山的必經之路,洪承疇想到商洛山,必先攻下馬蘭峪。洪承疇攻馬蘭峪也得消耗掉三四千人,馬蘭峪再往前,就是野人峪。我們可在洪承疇進攻馬蘭峪一段時間後,假意不敵,撤往野人峪帶。此時,洪承疇必全力追趕。這時,從白羊店抄小路的軍隊突然從後面殺出來。而退往野人峪一帶的軍隊馬上殺個回馬槍。兩下夾擊。洪承疇這一路必能擊潰。

至於那楊鶴這一路,可派一個人聯絡張獻忠張獻忠現在有五千人左右,因陝西兵全部出來攻打商洛山,別處自然空虛,可遊說他攻打西安,西安有太多的官宦富間,一旦攻破,就會得到極大的收益。相信他必能依言攻打西安,西安是秦王藩所在,只要一打西安,敵人必然軍心大亂。必急著回去救援,如此,這三路大軍的圍剿以失敗而告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