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皇帝來說,他已經向世人展示過了自己的文治能力,然而,對於寄予厚望武功方面,卻是遲遲沒有呈現。
別說是成就了,現在都還被北方二強聯手進行攻擊。
所以,他最喜歡的秦皇漢武的自比,在事實上來看不太成立。
而現在就不一樣了,有欽慕天顏的遠邦誠心來附,這難道還不夠說明問題嗎?
想到這裡,皇帝開始有些膨脹了,尤其是,在殷俊和陸博軒地不斷吹捧下,那飄飄然可不是一般的高。
齊譽辦得不差,賞!
可是,又該賞他些什麼呢?
對於此,殷俊諫道:齊譽的政績被評為是‘丙’等,從制度上來說,不宜升之為是京官,吏部那邊也不會透過。不過,陛下倒是可以從功勞方面進行封賞,這樣一來,就避開了吏部的糾纏,權利方面絕對自主。
皇帝認可,又問:具體如何?
殷俊答曰:瓊州府在得了呂宋和大灣之後,已經搖身一變,成了一個超大的轄區,如此廣袤之地,若沒有與之匹配的行政執劃分,治理上一定會出亂子。既如此,何不順水推舟,把瓊州升級為是省府,而齊譽為其巡撫呢?此舉既顯示了皇恩浩蕩,又改善了行政弊端,可謂是一舉兩得。
有道理。
陸博軒也認為,擢升齊譽為瓊州巡撫,完全符合當下時宜。現已知,佛朗機人在不久後將舉兵來犯,若齊譽能為巡撫的話,就可以名正言順地組織起地方軍進行抗擊,繼而以穩定住南洋的局勢。
嗯,很有道理!
其實,在除了以上的這些緣由之外,皇帝還有著自己的想法。
當下,朝廷的軍隊需要馳援北方,並沒有餘力去關照南洋,也就是說,齊譽需要依靠自己的實力去抵抗外洋的軍事打擊。在這種關鍵時刻,若不賦予其相對應的權利,很有可能會釀成惡果。
還有就是,他在擁有了自己的地方軍之後,就可以更實際地去逼近爪哇,以尋回失落掉的傳國玉璽。這可是關係到李家皇權的大事,絕不可輕視之。
因此,綜合以上考量,擢升齊譽為一方巡撫,確實合乎時宜。
既然皇帝已有決斷,卻又為何把陸博軒和殷俊請來商議呢?
這兩者,可是不一樣的地方。
說回眼下。
殷俊在得到了聖意之後,再次拿到了兩張紙條的條約,然後,並當著眾人,朗讀了起來。
群臣們自然不知道,為何不知所以然。
殷俊先讀的是乃呂宋一道。
“華夏文化,淵源流傳,呂宋的上下高山仰止……孤上應天意,下應民意,願率萬眾齊心歸附,至此同為一家。其誠至臻,還望天子垂鑑,云云。”
接下來,便是大灣的那一道了。
聽聞:
“吾皇之德,蓋籠四海;吾皇之輝,璀璨蒼穹……吾等一眾土司當眾,皆甘願陛下重歸華夏,以沐浴聖恩,安享太平,云云。”
這兩個條約,都是齊譽以便宜行事的權為由,代天子所簽署得來的。
且,有著名正言順地合法性。
殷俊在唸罷了之後,偷偷向齊大郎投去了‘大有深意’的目光。
似乎,好像都是被搞定了。
然,誰又搞不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