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一刻,好幾人都升起了不要糧食這一想法。
被查問後最多就是不給糧食!
可惜,都沒給她們表示一下想法的機會,秦望舒便問向孩子們:“你們怎麼想的?”
都半天了,能想明白的應該都想明白了,想不明白的,在想也沒用處。
現在,她只需要知道哪些已經想明白了,至於沒想明白的也不怕,反祖也就不過讓幾家落句鑽空子而已。
有過前車之鑑,在大人們開口時孩子都豎著耳朵聽,在大人糾結時,他們也糾結,可在話問到自己身上來時,思維在瞬間清晰了。
怎麼想的?
當然想的是就在這裡。
只見關小七在秦望舒話落時舉手,搶在小夥伴前頭:“李四嬸,法不責眾,就算咱出去只要一天半,那也是咱們的本事,咱有本事難道還是錯的”
“對,咱進來時走得快,出去時也走得快,這怎麼能說是我們的問題,這不該是那些磨磨蹭蹭的人的嗎”楊望仕跟上。
聽兩人說完,在掃一眼其它小夥伴,在見其他都想說什麼又不知怎麼開口時,李大朗慢吞吞張口:“我們走貫了山路,走得比別人快情有可原,而我們也不能因為我們走得比別人快,就自成標準,人是合群的,咱便心裡有數也只能隨波逐流”
在關小七看來,無視官府通知的是大家,官府要追究得大家一起來,她們白潭村就是被特別關照也只會最終無罪,心頭本就這麼想著,聽他這麼說,楊望仕附和,至於李大朗,比他們兩想得更進那麼一步,便是知道沒達到標準也只能以大眾的標準為標準。
沒將欣慰表現出來,更沒說我就喜歡這種能抖小機靈的,秦望舒在三孩子表示後看向關大嫂等人。
“孩子都明白的事,沒道理官老爺不明白”
不知該不該為自家孩子‘驕傲’兩句的關大嫂沉默,而楊大嫂,心頭都快糾結出股麻繩來了。
孩子機靈是好事,可太機靈就難管了。
相比思想比較頑固的,林二嫂要活絡不少,在楊大嫂,關大嫂都有些動搖時,她已經決定了“既然大家一致決定以所有進山者的標準辦事,那咱便開工吧,工程大著呢!”
從給自己找理由開始,這結果就已經定論了,對於林二嫂話落各自行動起來的大小,秦望舒毫不意外。
人,面對自己有利的條件時,真沒能頑固到底的。
因距最近的砍樹人員都是一坐山的距離,又因得進出多次,女人們一致決定得搭帳篷,而為了更好的保護自己,這帳篷既得連成一片,又能分男女方,既能在出事時一個不落的將人通知到位,又要能擋風擋灰,還得讓守夜的一眼將周圍看清楚,更得在靠近人不知情況的情況下通知大家。
於是,討論了半天的工程展開了,傍晚時,接連幾棵樹拼接成圓的高腳帳篷雛形完成。
“今天先這樣吧”忍不了餓的秦望舒喊停。
想了想,大概都覺著今天是做不完的,各位都停手,並喊著孩子吃喝。
吃飽喝足,孩子自動自發的將先前清理折斷的枯枝敗葉圍繞著鋪開。
“妹子,今天咱兩來吧”湊近,林二嫂攛掇秦望舒,只是,在話落時又加上句:“你熬得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