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人們疑惑他們要幹什麼的時候,這些趕著馬車的當兵的,開始把街邊上積存很久的垃圾,往車上裝。然後,拉到鎮子外面,挖坑掩埋後,又回來裝第二趟。
起初,人們都是遠遠地看著,即使是裝自己的垃圾,也不靠前。
等到第二趟時,開始有人跟大兵們攀談起來了。說著說著就發現,原來大兵裡面還有自己的同鄉,於是就更加親熱起來。
自己家的垃圾,怎麼好意思總是叫當兵的給收拾呢?於是,主人們也動起手來,就形成了兵民一起勞動,互相交流攀談的場景。
這支清理垃圾的隊伍,是衛若水的直屬分隊。他們的任務,就是透過這種跟當地居民互動的方式,建立起跟居民的良好關係,進而樹立府兵團的形象。
衛若蘭、賈芹也在這支隊伍裡,他們的任務,是要從當地人嘴裡儘可能多地收集情報,尋找合適的人員,發展成自己的線人。逐步建立起府兵團的情報系統。
衛若蘭到達卜奎後,除了安排迎接府兵團的事宜,還從守備衙門那裡接收了一些情報資料和幾個線人。
這些資料,說有用,也有用。說沒用,也沒用。
說有用,是可以瞭解一下卜奎的大致情況和風土人情。
說沒用,是因為這些資料,跟衙門裡的那些不需要保密的資料沒有什麼區別。都是可以透過公開手段獲得的資料。
從軍事情報的角度來講,就沒有多大價值了。那幾個線人,他也接觸過,也不是能獲得多少有價值情報的人。
當然,有價值的情報,還是有的。守備署衙門在這裡設立一百來年了,能不積攢下來一些家底兒?
只是這些核心的東西,趙大海未必會交給他們而已。
事實上,無論是在情報資料上,還是情報蒐集體系上,最為核心的東西,趙大海現在還都沒交給他們。
至於那些四處出動的府兵團騎兵,則承擔了另外的使命。
首先是四處遊走,藉此熟悉本地的環境,包括地理環境,人文環境,各地道路交通,河流山脈,村莊,官莊,關卡分佈等。
不瞭解這些情況,將來有了什麼情況,一出門,兩眼一抹黑,還談什麼打仗?
第二個目的,就是展示軍威,炫耀武力。
向這裡的人宣告,府兵團已經來了,從此以後,就是府兵團在卜奎當家作主了。
第三個目的,則是戰備巡邏。
這既是訓練,也是實戰,今後,這種巡邏將成為日常勤務之一,對壞人進行震懾,對好人進行安撫。
再好的寶劍,藏在匣子裡,也只是一件收藏品。只有離匣出鞘,才是一件利器。該亮劍的時候,就得亮劍。
馮紫英則留在都司衙門裡,代表賈珉跟趙大海進行各種交接。交接之後,就意味著府兵團要正式接管卜奎的防務,從今天起,賈珉就成為了卜奎的最高軍政長官了。
當然,在接管了權力的同時,也意味著他接過了責任和義務。卜奎今後的安危,都要繫於他的一身了。
把交接事宜交給了馮紫英,賈珉就帶著人出來了。
他這隻隊伍,是兵民混雜。
兵,是他的親兵和秦鐘的一個連。
民,就是妙玉、平兒、晴雯等這些女眷了。
剛到了卜奎,一是出來熟悉環境,二是帶她們出來散散心。
出了卜奎城,就到了郊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