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卷:恆古書籙 第二十二章 所謂修行

“所謂修行,指的就是修和行。”

“修行兩個字最初出現在《莊子·大宗師》裡面——子貢反,以告孔子,曰:‘彼何人者邪?修行無有,而外其形骸,臨屍而歌;顏色不變,無以命之。彼何人者邪?’講的是……”

“這個我知道。”顧陳書從小熟讀經典,自然知道這個典故:

“說的是孔子讓徒弟子貢去弔唁一位死者,卻發現死者的兩位朋友居然把他的屍體放在院子裡,然後在旁邊彈琴唱歌。子貢覺得於理不合,上前制止他們,卻反被說不懂禮的真諦。隨後子貢將事情告訴孔子,抱怨他們不修德行。孔子卻告訴他,在子貢所認為的禮上來看,他們確實無禮。但是從自然之道的角度上來看,他們反倒是灑脫的出塵之人。”

貓小小點頭,然後說道:“所謂的修行,最初只的就是修養德行。從這裡可以看得出來,人所修的德行,其實不一定就符合大多數人的常識,而符合常識的,也不一定就和天道契合。”

“道德的概念起源於老子的《道德經》,所謂道指的就是自然之道,從自然的角度上來看萬物的規律。而德,則是人們從自然之道當中學習並且衍生出來的,同時契合自身和自然之道的社會規則。”

“所以說,社會形態不同,德的標準也會發生改變。同樣的,修行界發生改變,宗門勢力不同,他們所謂的修行也不同。”

“但是大體上來說,修行值得就是修和行。”

“所謂修,就是探尋、借鑑、修整。指的是從道的層面借鑑,瞭解天地的道理,並且不斷地透過學習修正自身的思想境界、思維方式和目標。”

“行,透過修得的道理來實踐,形成自己獨有的品質。也就是形成自己在世間的德,同時契合天道和自身,達到提升境界的目的。”

“當然,修行人的目的可不只是為了提高精神境界,還有實力水平,這才是硬道理。”

“想要修行,首先就要學會體會天道,反思自身。說起來很玄奧,但實際上修行人是有捷徑的。我們的功法就是捷徑,所以功法又叫做修行法。”

“修行法就是讓人快速進入修行境界的方法,表面上的實力境界提升只是修行法所帶來的可見利益。而實際上,想要不斷突破境界,就要透過修行法的運轉,達到體會天心的層次,讓自己自成一體,否則就只能卡在某個境界上沒有進境。”

“所以才說,修行法沒有高低之分,只有最契合的才是最好的,這就是因為最契合的功法,才能夠讓你更快體會天道,走上自己的修行之路。”

“但是說實在的,到底什麼叫體會天心,怎麼體會天道,我也不是很清楚。”

“哈?”顧陳書有點懵逼。

不是說功法能讓修行人體會天心嗎?怎麼你都築基了,結果還不會?

貓小小有點牙疼地解釋說:“所以才說是捷徑啊!一個普通人想要體會天道得多難啊!所以才有了修行法,讓你煉氣,讓你築基,然後到了金丹,這樣才能夠更接近天道,才能體會。否則俗世的宗教也數不勝數,豈不遍地都是修行人了?當然,普通人沒有接觸過修行法,一朝頓悟,立地成仙的也不是不存在,但大多數人沒有那個運氣和天賦,就只能慢慢一步一步往上爬。”

顧陳書點點頭,開始明白過來了。

所謂的修行,便是不斷接近天道,然後形成自己理解和風格的一個過程。這個過程需要不斷體會天地,增強實力,並且付諸實踐。

但是他沒告訴貓小小,自己的修行方式似乎有所不同。

剛開始的時候,顧陳書對恆古書籙的理解很粗淺,甚至不知道所謂的領悟真言到底是什麼,領悟真言應該怎麼做。

但是現在,顧陳書有了一些模糊的猜測。

如果按照貓小小的說法,修行界透過走功法這條“捷徑”,將修行分成了“修”和“行”兩部分,跳過了“修”的部分,直接先開始“行”的部分。

先透過功法煉氣鍛體、築基成丹,擁有了大量的實踐之後,透過這種能夠普遍的實踐獲得初步“德”的成果。然後再透過這些成果作為墊腳石,觸控更高層次的道。

但是顧陳書從《恆古書籙》當中獲得的“真悟術”,顯然比其他功法更加貼近自然。

真悟術要求領悟真言,就類似於“修”的過程,體會天道。而普通人無法輕易接觸“道”的難題,被真悟術透過經典名篇為媒介抵消了相當一部分的難度。

能夠記錄成書的名篇經典,大多是歷史上的大智慧者透過自身一輩子的修行總結出來的道理,自然就契合了天道。

透過這些名篇經典,真悟術就可以直接聯通“道”,讓顧陳書透過真言和“道”的契合,間接地感悟“道”,達到“修”的層次。

有了“修”之後,顧陳書透過真言術對真言進行實踐,自然也就進入了“行”,並且自然地獲得了修行的結果——修為。

想通了這些,顧陳書也就明白了自己之前感悟的真言到底來源於什麼地方。

第一次感悟真言,獲得“上善若水”,是顧陳書在洪水中陷入死地。求生欲和周圍包裹的水流給了顧陳書超脫的啟發,連線了真言和自然之道之間的聯絡,獲得了第一道真言。

第二次感悟“人生幾何”,同樣是在危難關頭,在他被煞生鬼迷惑心神的時候,感知到危險,並且透過返回爺爺死亡的場景,領悟了人生幾何所蘊含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