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吳三桂,因為陳圓圓的緣故,陸四沒衝冠一怒把吳家給滅了門,現在也是按程式派人去勸降吳三桂。
平西王肯不肯來降,陸四無所謂。
尚可喜那邊,陸四卻是真的火了,已經傳諭將尚部家眷遷往臨清,並要人給尚可喜最後遞一次話——不降就殺人。
另外這次封的四大國公之外還有一位公爵,即歸順安樂公陸福臨,這位公爺又被稱為國姓爺。
因為就在前天,陸四剛剛頒諭賜福臨為陸姓。
一是表示大順隆武天子對過去滿洲小國主的寬仁,二是名義上陸四現在就是福臨他爹。
因為福臨他娘不久前在永壽宮受了大順龍恩。
後爹也是爹。
都跟娘過來當拖油瓶了,改繼父的姓不是很正常麼。
陸四他二伯家的陸小華子不就是這樣姓的陸。
而愛新覺羅及其它滿洲姓氏今後一律更改漢姓,有違者視為謀逆。
“今則滿洲雖滅,但華夏尚不能成為完全統一之國家,南有朱明,西有張西,北有蒙古,故大順成立之始便當致力於國家統一。統一之國家則不再有民族之分,蓋各族皆同化於我漢族,如此國民方可齊心建設世上最強大之國家。”
降官宋權奉命出使漠南蒙古在武英殿辭行前,陸四對他如此說道,這番話源頭出處是前世那位至死都在極力推翻五族共和說的國父。
大順的爵位體系基本照搬前明,即親王、郡王、國公、侯爵、伯爵五等。
此次封爵並無文臣,全部為軍功封爵。
也可以理解為陸四開始兌現自己的承諾——論功行賞,大碗喝酒,大塊吃肉。
同明朝一樣,陸四規定大順的爵位也分世襲與不世襲兩種。世與不世,以軍功大小而定,均給誥券。
即將封授的爵位暫以國公、侯爵為世襲,伯爵一律不世襲,待視封爵之人今後作為再行議定。
這是功臣封爵,宗親外戚這一塊,如前明封給宗室的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及奉國將軍等爵暫不授予,即使要封也得等統一江南以後。
按禮法,其實有兩人他是必須要封爵的,且至少得是郡王,這兩人就是陸四的大伯陸有才同二伯陸有富。
對此,陸四倒是可以封,但二位伯父同他爹弄出兩百多人進京的大場面,著實讓陸四哭笑不得,因此便想先壓下這兩位伯父的郡王爵位,要不然那兩位搖身一變成了王爺,恐怕給陸親要官的勁頭更足。
..........
作者注:1919年孫中山《三民主義》:“我國人自漢族推覆滿清政權、脫離異族羈厄之後,則以民族主義已達目的矣。更有無知妄作者,於革命成功之後,創為漢、滿、蒙、回、藏五族共和之說。”
1921年3月6日,孫中山《在中國國民黨本部特設駐粵辦事處的演說》:“自光復之後,就有世襲的官僚,頑固的舊黨,復辟的宗社黨,湊合一起,叫做‘五族共和’....”
相關史料記載,五族共和一說初見滿洲大臣載澤和端方等《條陳化滿漢畛域辦法八條折》,後恆鈞、烏澤聲、穆都哩、裕端等滿洲留日學生鼓吹五族共和,以保滿洲。再內蒙古喀拉沁旗巴達爾胡倡導創辦《蒙文大同報》,宣揚“五族共和”。
此說於孫先生無關,孫先生一直抨擊此說,有感興趣者自行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