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北疆人嗎?為什麼會想來參軍?已經到這兒多久了?”宋鸞丟出了第一個問題。
“俺是地道的北疆人,俺早就聽聞莫家軍的名頭,聽說莫將軍對手下人好,俺來參軍,俺娘還有銀子拿呢!”新兵摸了摸後腦勺有些不好意思。
“那你上過戰場嗎?”
“還沒呢,莫將軍說我們還得訓一段時日,不急著上,可俺急,俺恨不得趕緊殺幾個賊人立功!”
才只跟宋鸞談了幾句話,小兵便開啟了話匣子,宋鸞也逐漸瞭解到了他的背景。
北疆連年征戰,土地也貧瘠的厲害,能種地的都在城外,且不知哪天就會遇見來掃蕩的賊寇,敢於出去種地的都是些青壯年。
一年忙到了頭,大部分也都顆粒無收,倒不如參軍去,不僅有賞銀不說,每個月莫重行還會補貼一些有出色才幹的人。
宋鸞一路北上時,早就聽聞人說起莫重行是個重情義得民心的,如今跟小兵對話過以後,更是堅定了這個看法。
他們談論起莫重行時,眼睛裡不僅有景仰,還有發自內心的敬佩和愛戴。
在北疆,莫重行是比皇帝更為有威信的存在。
宋鸞一一記下了小兵的話,又找了一個人問了些相同的內容,這才結束了這期的訪談。
她大致有了個方向,由她在前頭寫北疆的景色和風土人情,訪談便著重留意在北疆底層人民痛苦日子的上面。
創刊號很快便做好了,宋鸞還請了一個畫師畫了些駿馬沙場賓士,很是附和這本《北疆紀事》。
第一刊宋鸞小試牛刀,只讓印刷廠印了三百本,有二百本都送到了去京城運貨的貨車上,剩下的便全都由宋鸞散發出去了。
自然,她也準備了一本交給了莫重行。
看多了兵書,莫重行覺得偶爾看看這種東西也不錯,尤其是書後面的訪談,能讓他更加知道底層兵的心聲,莫重行很是看好這本書。
他甚至將這本書託人帶回了京城,交到了與莫重行一向交好的太傅手裡。
一時間,《北疆紀事》在京城竟然迅速風靡了起來。
京城裡的人只知道這裡戰亂連年,百姓民不聊生,可看過宋鸞寫的東西以後,他們這才知道,北疆的百姓們只是生活上苦了些,卻也是跟他們一樣,有繁華的商業街,也有沿街叫賣的美食小吃。
尤其是來自新兵們的那些看似粗,蘊含卻深刻的話,最直接的打動了這些京城貴族們的心絃。
就連太傅看完了這些訪談,都忍不住嘆了口氣,翻回到首頁想看看這些都是誰寫的。
宋鸞倒是並沒有留自己的名字,她不過想把北疆的事情記錄下來罷了,因此留得名也是個假的。
聽說《北疆紀事》在京城賣瘋了,她才連忙聯絡印刷廠再繼續加印幾百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