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秦始皇一統天下以來就存在一個奇怪的現象,當皇帝的基本上是不死就不讓位,哪怕把自己的兒子都熬死了也不讓位。
這個現象其實極不正常,人的精力畢竟是有限的,年紀一上來,便會心有餘而力不足,甚至犯迷糊,這個時候,挑個賢能的孩子來繼承皇位不好嗎?
還別說,當皇帝的就不,哪怕自己年老昏聵,力不從心,也不讓位。
明朝以前,有記載的,沒死就讓位的,好像就一個唐高祖李淵,而且,他還是被逼的。
歷朝歷代當皇帝的好像就一個德性,不死就不讓位!
這又是為什麼呢?
說白了,都是“權力”二字在作祟,人一旦擁有了權力之後誰肯輕易放手。
特別是當皇帝的,那權力可不是一般的大,可以說,天下都是他一個人的,什麼事都是他一個人說了算,掌如此之大權,那是會上癮的。
所以,人一旦當上皇帝,那基本都不願撒手,後人想接班,一般都是熬啊熬啊,把先帝給熬走了,然後才能上位掌權的,到了他自己這裡,那當然也要過足癮啊!
這就形成了一個惡性迴圈,當皇帝的一般都是掌權掌到死,不死不撒手,因為前面的皇帝都這樣啊,他若不死便撒手,豈不虧大發了!
當然,也有人說當皇帝的一旦交出權力便會悽慘無比。
其實,這是個想當然的謬論,事實並非如此。
歷史上還沒死便讓位的皇帝,明朝以前有唐高祖李淵,明朝以後有清高宗乾隆。
這兩人都沒有什麼悽慘無比,李淵那是被李世民逼著讓位的,李世民也沒把他怎麼樣,除了不能出宮,什麼錦衣玉食,妃子宮女,一樣不少,直到貞觀九年,他才因病去世,而那個時候他都七十了,在古代那是絕對的壽終正寢。
至於乾隆,那是真正主動讓位的,而且讓位之後一樣地位尊崇,直到八十八歲才壽終正寢。
所以說,當皇帝的一旦交出權力便會悽慘無比就是個謬論。
相反,當皇帝的如果眷戀權力,不死就不退位,反而對國家不利。
明朝就是個很典型的例子。
比如朱元璋,不死不退位,結果把太子朱標給熬死了,只能傳位給皇太孫朱允炆,後面直接爆發了靖難之役,大明足足內亂了三年多,還好靖難上位的明成祖是個厲害角色,要不然那個時候明朝可能就會出現亡國之禍。
又比如嘉靖皇帝,那也是不死不退位,結果,到了後期,寵信奸臣,密信方士,搞得內憂外患,紛爭不斷。
還好,繼位的隆慶也算是個明君,再加上張居正和陳以勤等能臣的輔佐,大明不但沒有出現亡國之禍,還迎來的短暫的隆萬中興。
只可惜,繼位的萬曆又是個不死不讓位的主,他自己不上早朝,不想理政,還不願意把權力交給太子,結果,不但造成了黨爭之禍,還讓建奴崛起,以致明軍在薩爾滸之戰中一敗塗地。
接下來,大明就沒那麼幸運了。
萬曆之後,剛剛繼位一個月的泰昌便被兩顆紅丸送上西天。
泰昌之後,繼位的天啟才當了七年皇帝又莫名其妙的落水感染風寒,死了。
天啟之後,崇禎接手千瘡百孔的大明,堅持了十七年,最終亡國。
由此可見,不死不讓位並非什麼好事,一個皇帝在位時間太長,必生禍端。
歷史上的蟎清更為明顯。
比如康熙,可謂千古一帝,在位六十一年,沒人能與之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