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下,做起木方來就快多了,平推四下,再用刨子稍微刨一下一個木方子就出來了,前後都不到一炷香時間,效率也提高了十倍不止。
接下來,就是邊補充蒸汽拉鋸和蒸汽鋸床的數量,邊造船了。
朱器圾手下的木匠數量很多,足有五百多,但是,他們大半都沒做過船,畢竟,他們都是西北來的,那邊河流水系本就不發達,官營造船廠更是寥寥可數。
剩下的一小半,大多也只是做過小漁船而已,真正進過官營船廠,做過兩百料以上大船的總共也就十來個,這些,不是被任命為副使,就是被任命為工頭了。
十來個做過大船的,帶著一百多個只做過小漁船半吊子的和三百多個沒做過船的生手來做兩百料的大船,一開始,速度肯定快不了,因為大家都沒多少造大船的經驗。
所以,第一批十艘車輪舸的龍骨框架和船底封裝足足耗了一個多月時間。
等第一批車輪舸的底座下水,後面龍骨框架和船底封裝就快了,基本上,不到半個月就是一批。
而船體上面的划水輪、甲板、船艙什麼的,並沒有什麼密封要求,做起來就簡單多了,一般有做漁船經驗的木匠就能帶著人做。
就這樣,歷時三個多月,第一批五十艘車輪舸終於出廠了,朱器圾將兩百名早已在租來的車輪舸上練習良久的青壯派上船熟悉了兩天,便命令他們駕船順流而下,直奔承天府而去,那裡,早有範榮派去的掌櫃在收購糧食了,就等著他們去拉了。
承天府距離鄖陽府並不是很遠,水路也才八百餘里,駕船順流而下,不出兩天便能抵達,裝滿糧食再逆流而上的話,速度是慢點,不過,車輪舸本來就比劃槳船要快,兩班四個人輪流不停的踩,也就是五六天時間便能回到鄖陽。
也就是說,車輪舸從鄖陽到承天府打個來回也就七八天的時間,速度還是比較快的。
不過,五十艘車輪舸一趟也就能運回來兩萬五千石糧食,這數量,還遠遠不夠,還得趕緊繼續造。
又是三個月時間,第二批五十艘車輪舸又出廠了,一百艘車輪舸,一趟就是五萬石糧食,一個月最少四趟,也就是二十萬石糧食,勉強保證十萬人的口糧和範榮那裡的銷售是可以了,但是,要想囤積糧食,還是遠遠不夠,還得繼續造。
反正,朱器圾給宋應星下的命令就是日夜不停,瘋狂造,一直造到遼東那邊開戰再說。
這兩國交戰當然不是說打就打,兩邊都要做好充分的準備才能開戰。
努爾哈赤那邊,建國之後還得集結大軍操練一番,還得籌集糧草,還得將遼東長城以外的明軍據點一一拔除,不耗個一年半載,根本無法正式進攻遼東。
大明這邊準備的時間就更長了,定下大軍主帥之後,還得調集各地大軍赴京城附近集結,再趕去遼東,而調集大軍也得先籌集糧草,要不然,大軍路上就沒得東西吃。
所以,大明這邊光是調集大軍,就差不多需要一年半載。
楊鎬那也不是收到任命便能出發的,畢竟,他一個人過去,那就是個光桿司令,沒什麼用,而且,這會兒路上也不安全,他還得就地集結幾千人馬,籌集些糧草才能出發。
大軍行進那也不是撒腿狂奔,為了保持戰力,一天走個四五十里就算了不得了,行進速度,那是相當之慢。
所以,大半年過去了,楊鎬才慢慢吞吞的帶著幾千人馬來到京城上任。
而此時,他還不能直接帶著幾千人馬就往遼東跑,他還得調集遼東大軍所需的糧草,等待各地援軍抵達,集結上兩三萬人馬,才好出發。
要是帶著幾千人去支援遼東,那基本等於沒帶,去了也沒多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