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得公達相助,又有友諾輔佐,何愁大漢不興?”劉辯一手握住荀攸的手,另一隻手又牽上荀諶的手,他很是高興的說道:“大事可期,大事可期啊!胖安,拿酒來!”
“辯爺!別想再套路我!沒酒了!”何安果然是得了劉辯的真傳,連套路這種新名詞都學會了,當下對於劉辯的問話,他別過臉哼哼的叫喚了一聲。何安的這一副不情願的模樣,頓時又引起田野中響起一片歡笑聲。
眾人移步,郡府公堂上人才滿滿,荀諶、荀攸、董昭、韓奕、盧浗、竇亮、範稚具在堂中寬坐。何安已經被劉辯打發去中陽酒樓張羅美食,張遼等人還都在軍營,所以公堂上都以文官為主,武官卻是一個人都不在。
而這也是劉辯要召集眾人的原因,眼下有好幾件軍事要商議。這第一件便是劉辯準備再建立一支部隊,立軍營為陷陣營,自然是由高順統領。
按理來說,一般劉辯提出什麼議案,他麾下的官員基本都是贊同的,但是這一次荀諶卻是第一個提出了反對意見。
荀諶說道:“如今四郡之地正處於發展火熱事情,各個縣城都很忙碌,若再建立新軍,必定會減少勞動力,不利於地方穩定發展。”
“劉同和劉新已經在外募兵,而且目前常規營人數已經突破五千人,高順可直接在常規營徵集部下,或者在精騎營等其他營挑選人手,不必再招募新兵。”劉辯說道。
“高子堅既為新軍營統領,那刀盾營由何人接手?”董昭問道。
“張遼的兄長張汛,頗有武力,知曉兵法,為人忠義,可為刀盾營副統領。正統領依舊由高子堅擔任,他能力出眾,暫且擔任兩個人營的統領不是問題。以後若是有合適人選,再做定論。”劉辯說道。
“可如今府庫物資並不豐裕,四郡之地各項建設開銷都很大,若再建立新軍,恐怕不能維持。”荀諶又說道。
“這倒是一個問題,不過並不難解決。幷州有宋萬、朱達、柳拚三人行商,幽州蘇雙、張世平皆有來往,冀州甄家也有支援,物資不會斷貨。眼下物資緊湊不過是一時只需,若實在拿不出,那就只有搶別人的。”劉辯說到此處不禁扯動嘴角笑了一下。
“搶誰?”在眾人疑惑之時,盧浗率先問道。
“自然是匈奴人了!”劉辯毫不猶豫的說道,幷州之地除了漢人,相鄰的就是鮮卑人和南匈奴人。劉辯已經於魁頭結締了盟約,他自然不會去搶鮮卑人的,所以就能夠去搶南匈奴人的。
南匈奴大單于羌渠與劉辯的私交雖然不錯,這並不代表所有南匈奴部落與劉辯的私交都不錯。羌渠雖然是大單于,卻並沒有完全的掌握匈奴部落,不聽從他號令的匈奴部落比比皆是。而接鄰幷州之地,尤其是朔方、五原這兩個郡的境內,更是有不少南匈奴部落時常騷擾襲擊漢人百姓。所以劉辯覺得要搶的就是這一類的南匈奴部落。
“朔方、五原與雲中相近,那裡的匈奴部落反覆無常,去搶劫他們,倒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荀諶首先表明了支援的態度。
“既如此,由誰去做這件事,就值得商榷了!”董昭說道。
“張遼如何?”劉辯直接開口說道。
“年紀尚輕,恐難當此任。”董昭有些擔心的說道。
“堂中寬坐者,有幾人是敦厚長者?”荀諶對著董昭擺了擺手說道:“張遼年紀雖然不大,但武藝不俗,在軍中威望不低,他追隨殿下許久,大小戰功立下不少,領軍帶兵亦是不錯。張遼為副將可以,主將還需一人才行。”
“那就劉同當主將吧!就讓劉同和張遼帶領精騎營去好了。”劉辯想了想說道。劉辯麾下將領當中,王越地位最高,但年紀已大,不宜總率軍出戰。高順要練兵,沒有時間。其他人都有軍務,或駐守郡縣,或募兵在外。